唐朝马槊图片,动态展示、高清原图、历史背景

2024-05-0301:12:55综合资讯0

隋唐时期,使用最为广泛的武器莫过于“槊”,历史上,无论是用锏的秦琼,用斧的程知节(即历史上的程咬金),还是耍鞭的尉迟恭,他们的武器其实都是“槊”。

▲早在三国时期,槊就已经颇为流行,曹操曾横槊赋诗。历史上关羽万众之中刺颜良,所用的也是槊。

槊的普及,使得隋唐时期的猛将大多都善用槊。秦琼,《旧唐书》中记载:“(秦琼,字叔宝)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程知节,(演义中称程咬金),《旧唐书》记载:“程知节,少骁勇,善用马槊。“单雄信,《资治通鉴》记载:”“雄信骁捷,善用马槊,名冠诸军,军中号曰’飞将‘。”由此可见,在隋唐时期,一旦精通马槊,便可跻身勇将行列。

秦琼、程知节、单雄信,三人皆是当世勇将,马槊技艺超群,然而在隋唐时期,唐王帐下,论起马槊技艺来说,还有一位高手中的高手,他便是李世民麾下第一猛将,尉迟恭。

▲在演义中,尉迟恭使用的是一条九节钢鞭,与使用双锏的秦琼齐名,后来被世人一起尊奉为门神。

关于尉迟恭,对其骁勇的描述并不十分详细,但对其马槊技艺的描述却多有涉猎。《旧唐书》中记载:“(尉迟恭,字敬德)敬德善解避槊,每单骑入贼阵,贼槊攒刺,终不能伤,又能夺取贼槊,还以刺之。是日,出入重围,往返无碍。” ”敬德夺槊陷阵,鼓勇王师,却赂报恩,竭忠霸主。“

▲马槊,重型的骑兵长矛,骑战利器,起源于汉朝,兴盛于骑兵为主的战争朝代,即:魏晋——隋唐。

夺槊、避槊,正是尉迟恭的绝技,《旧唐书》中还记载了一个尉迟恭和李元吉对战的故事,李元吉亦是个用槊的高手,因尉迟恭善用马槊之名流传军中,对此不以为然的李元吉便和尉迟恭较量,结果因尉迟恭避槊法高超,李元吉连尉迟恭的衣角都没碰着,反被尉迟恭用去掉槊刃的槊打得大败。“齐王元吉亦善马槊,闻而轻之,欲亲自试,命去槊刃,以竿相刺。敬德曰:’纵使加刃,终不能伤。请勿除之,敬德槊谨当却刃。‘元吉竟不能中。”

而后,李世民又问尉迟恭:“夺槊、避槊,何者难易?”尉迟恭回答:“夺槊难。”于是李世民又命尉迟恭再与李元吉比试,要夺取李元吉的槊。李元吉前番遭败,心怀不满,于是“执槊跃马,志在刺之“,谁知被尉迟恭”俄顷三夺其槊“。在尉迟恭神乎其技的夺槊、避槊法之下,一向勇猛的李元吉也不禁惊叹不已,更为自己轻敌致使惨败而深感羞愧。

▲李元吉,唐高祖李渊第四子,唐太宗李世民四弟,为人骁勇,猜鸷骄侈,擅使马槊。

除了李元吉之外,唐军与王世充交战之时,尉迟恭还曾与同样擅于使用槊的猛将,号称”飞将“的单雄信交战,一击便将其刺下马。“世充骁将单雄信领骑直趋太宗,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马。“

<img web_uri="pgc-image/ba7c039c201a4fa48f6a18d8b1fb4c82?_iz=8380654384149071568&from=article.pc_detail&lm=2&resize=0&d

▲尉迟恭武艺高强,勇冠三军,曾多次率轻骑冲锋陷阵,斩杀突厥名将,大败敌军。

史书中记载尉迟恭的“避槊、夺槊”之法,这些看似只出现在小说中的技巧,是否确有实战性?

马槊,类似于重型骑兵使用长矛,与西方骑兵的骑枪不同。西方骑枪通常只能用一次,突刺后便会断裂,而马槊杆部采用柘木制作,坚固耐用,可以多次使用。除了单臂夹持突刺之外,马槊还可以双手握持,用于骑战格斗,这一点是西方骑枪无法比拟的。

▲马槊的握式与《五百强盗成佛图》中的西魏骑兵类似,一手紧握槊尾高举,一手握中段用于刺击。

既然马槊并非只能用于突刺,那么尉迟恭所谓的“避槊”是否可行?从记载上看,尉迟恭与李元吉交战时,双方都是以刺击为主。若仅依赖刺击,根据谚语“枪扎一条线”,马槊也无法例外,它的刺击路线是直线,因此对手可以闪避。马槊作为重型武器,刺击速度必然较慢,加上需要发力,其攻击前的姿态很容易被经验丰富的人察觉,从而可以“避槊”。“避槊”之法是可行的,但仅限于尉迟恭这种马槊高手。

如果“避槊”可行,那么尉迟恭认为更难的“夺槊”是否真实?事实上,“夺槊”的关键在于“避槊”,若能避开对方的刺击,夺槊便有可能。明代军事家戚继光曾总结:“架手易老……收退不及,便为长所误,既与赤手同矣。”意思是,长柄武器太长,一旦攻击落空,难以回招,犹如徒手搏斗。夺槊之难,在于能否抓住敌人攻击落空时的破绽。

尉迟恭的“避槊、夺槊”之法是可行的。戚继光总结的经验正是尉迟恭避槊、夺槊的精髓所在,也旁证了这种技法的可行性。但需要注意的是,避槊、夺槊都需要极高的技术和经验,尉迟敬德之后,鲜有人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