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中心思想,自然之美与生命力的赞歌

2024-05-0301:42:20综合资讯0

在生活的坎坷中,个人所承受的风暴宛若泰山压顶。在这重压之下,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为我们指引了一条渡劫之路。

宗璞,身为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其家族深受文革动荡之害。她自身也遭受迫害,胞弟更是积劳成疾,早早离世。这篇《紫藤萝瀑布》便是她在1982年5月,哀痛之时所作。

文章开头,宗璞被紫色藤蘿的盛放所吸引,不禁驻足。此处“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巧妙勾画出花瀑的夺目,连忧郁缠绕的“我”也被彻底唤起。

随后,文章将笔锋聚焦于花的繁荣。“从未见过”、“只见”、“只是”等频频出现的表述,凸显了“我”的惊叹。“像一条瀑布”,“就像迸溅的水花”等比喻生动传神,再加上“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等描绘,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悟到紫藤蘿花瀑布的勃勃生机。

宗璞善于描摹事物,这在《好一朵木槿花》一文中也有体现。本文中,她细致入微地通过花态、花色、花形等方面,传神地刻画出紫藤蘿花的蓬勃活力。文中拟人化的修辞和帆船、忍俊不禁的笑容等比喻,仿佛情景再现,读者仿佛置身花瀑前,感受着那份灵动与欢愉。

文章第七段,花香将作者的思绪拉回十多年前的紫藤蘿。作者用“依傍”、“稀落”、“伶仃”等词语勾勒出当时藤蘿的衰败之态,而“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则暗示着当时压抑的环境。藤蘿如此,更遑论人心惶惶、小心翼翼地活着。如今,不堪回首的岁月已悄然逝去,在那场劫难中饱受摧残的人们,在抚慰伤痛的也在思考余生。正如宗璞在同年11月所写的《哭小弟》中所言,“他一天三段紧张地工作,参加各式各样的会议。每有大型试验,他事先检查到每一个螺丝钉,每一块胶布。他是三机部科技委员会委员,他曾有远见地提出多种型号研究。有一项他任主任工程师的课题研制获国防工办和三机部科技一等奖。同时他也是623所党委委员,需要在会议桌上坦率而又让人能接受地说出自己对各种事情的,意见。我常想,能够‘双肩挑’,是我们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期出来的知识分子的特点。我们是在‘又红又专’的要求下长大的。有的人永远也没有能达到要求,象我。大多数人则挑起过重的担子,在崎岖的、荆棘丛生的,有时是此路不通的山路上行走。那几年的批判斗争是有远期效果的。他们不只是生活艰苦,过于劳累,还要担惊受怕,心里塞满想不通的事,谁又能经得起呢!”这便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普遍遭遇,时代的每一粒灰都化作了他们头上的座座高山。这种难以抗拒的重压,让人倍感无奈与绝望。

作者将眼前的藤蘿与记忆中的枯败相比较,体现了紫藤蘿顽强的生命力,顺势悟出了人生感悟:花与人都会经历各种不幸,但生命长河仍在不断流淌。过去的不幸已过,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多不幸,但生命是无穷无尽的。紫藤蘿花经过十年的枯萎后,也能再次盛开,且开得更加壮大。人亦是如此,在人生的坎坷中,定要看见前方的光亮。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发现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还蕴含着另一层意义:正如作者所言,“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个体的生命有限,但社会由无数个体组成,即使存在曲折幽暗,它也会朝着万花绽放的明天奔涌而去。这便是作者从花中得到的启示和激励,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她在《哭小弟》中也曾写道,“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哭他的‘胃下垂’、‘肾游走’,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已经是迟开了,让这些迟开的花朵尽可能延长他们的光彩吧。”这足见在写《紫藤萝瀑布》之后,作者对生命和生活有了新的思考,对未来有了新的憧憬。文章尾声,“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不仅呼应开头,更深化了主题。

这篇文章一般分为“看花—忆花—悟花”三部分。我认为“悟花”并不仅仅集中在第九段,作者从花中悟出的道理贯穿始终。

第六段写道,“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第八段写道,“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这两段所表达的感受看似相似,实则不同。第六段中,作者被眼前紫藤蘿的生机与活力所打动,这旺盛的生命震撼了作者,使她暂时忘却了家庭的不幸遭遇。顽强的生命力冲淡了对死亡的焦虑,所以她写的是“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而第八段则是在作者回忆起十多年前的紫藤蘿之后,再看到眼前繁盛的紫藤蘿而产生的对于生命的思考。作者意识到时代带给自己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但人生总是会经历种种不幸,不能一直沉溺于不幸之中,在黑暗中要看到光明,在不幸之时仍要追求幸福。所以她写的是“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从“在我心上缓缓流过”变成了“流向人的心底”,可见作者的思考更加深入了,不只是一时的安慰,更从中汲取了力量。在这两个感悟之后,作者才产生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深刻感悟。

<img image_type="1" img_height="407" img_width="650" mime_type="image/jpe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c8518c69b01e4d5c8aeb6cfd88316685~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151

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视角着眼,本文的语言极具灵动性和深刻的隐喻蕴味。作者巧用譬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描摹风景,抒情性和议论性的语言融汇在写实性的语言之中,既增添了写实语言内核的意味,又传达了对人生曲折和命运起伏的反思。尤其是在对眼前紫藤萝和记忆中的紫藤萝的描绘中,文辞精准,比喻贴切,值得逐句品读。

文章结构上首尾呼应,依次写看花、忆花、悟花,将眼前的花与记忆中的花进行比照,由此悟出深刻的人生感悟,浑然一体,值得借鉴学习。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在由花及人的叙写中,作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花和人的经历有哪些共同之处?作者所写的“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内涵为何?这些都是值得深究的问题,也将成为学生思维拓展的助推点。

宗璞认为,散文的美言是缔造精品的重要条件,《紫藤萝瀑布》正是美文佳作。文章凭借其雅致的文笔、深邃的意象、唯美的意境而著称。教师指导时,应当引导学生领略这些动人之美,在阅读的海洋中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从而产生对人生的新思考和顿悟,并以此追寻美好,营造美好。

教学策略选择: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以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以语文实践为主要途径,不宜拘泥于语文知识的体系和完整性”。语文课作为母语教育课,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触手可及。教师应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和掌握语文运用规律,而非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完整性。语文也要结合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的指导。教学中尤其注重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把握整体能力。

在对中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上,提出“欣赏文学作品,形成自身的情感体验,初步把握作品的意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结合文化背景得出自己的见解;对作品中打动人心的情境和人设,叙述自己的感受;体会作品中感染力的语言”。

七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均为散文单元,单元说明都着重了“朗读”的重要性,专注于训练学生的朗读重音和停连等语气语调。第一单元着重朗读中的风景特点感受,第二单元重点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情感。《紫藤萝瀑布》在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中出现。本单元的课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单元说明中强调“体会生动形象的写景状物语言运用,寄寓自身思绪,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且建议“采用比较阅读方法,分析作品间的异同”。

结合以上要求和指导,本课教学策略应重视学生的“读”,而非教师的“讲”。让学生在阅读中直观感受文本语言的魅力,抓取文中关键句段,领会作者创造的“生命力宣泄”和“生命力被抑制”这两种不同情境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教师可引入《哭小弟》、《好一朵茉莉花》等文章,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遭遇,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通过精读文中议论性的语句,深入体会作者寄寓的情感。引导学生对人生产生新的认知和体悟,以此追寻美好,缔造美好。让学生领略作者含蓄隽永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细致传神的写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