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牛为什么叫美人鱼,传说与误会的由来

2024-05-0303:56:43综合资讯0

对于美人鱼,我们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人形的、有鱼尾的、身材纤细的、留着披肩长发的、美丽动人的形象。我们的美人鱼形象来源于影视作品,事实上,美人鱼和海怪一样,都是一种未知的神秘海洋生物。

所有未知的神秘生物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美人鱼也不例外。美人鱼的传说最早起源于我国,后来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传说,而关于美人鱼的原型也众说纷纭,如今,比较认可的说法是美人鱼的原型是海牛,这种胖胖的水生哺乳动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看看。

美人鱼是一个比较现代的叫法,最初,它被称为南海鲛人,最早的记载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

上书: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郁水南。注:离耳,锼离其耳分令下垂以为饰,即儋耳也,在朱崖海渚中;雕题,黥涅其面,画体为鳞采,即鲛人也。

在东晋时期的一本笔记体志怪小说集《搜神记》中也有类似的描述:

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

大意就是南海有鲛人,像鱼一样在水中生活,从来不会放弃纺织的工作,哭的时候滴出来的眼泪可以化作珍珠。

其实关于鲛人的记载并不仅存在于这些志怪小说中,在《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中也有一段相关的描述:

九月,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这段记载中的人鱼膏就是从人鱼体内提取的,而且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到了西汉时期,鲛人已经被称为人鱼了,并且这段记载也道出了秦始皇陵墓中长明灯久亮不灭的原因:用了人鱼脂肪。

到了南宋时期,对人鱼的描述就更加详细了,比如《史记集解》中就有这样的描述:

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如鳢,可以治牛,出洢水

大意是人鱼的叫声像小二啼哭一样,有四条腿,外观像黑鱼。而到了宋朝《太平广记》中的记载又有了较大的差异:

海人鱼,东海有之,大者长五六尺,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美丽女子,无不具足。皮肉白如玉,无鳞,有细毛,五色轻软,长一二寸。发如马尾,长五六尺。

大意就是东海有人鱼,大的约2米长,头部特征跟人差不多,都有腿,皮肤白皙,没有鱼鳞,但有细毛,很短,头发很长跟体长差不多。

从如此多的古代记载和描述看,美人鱼并非凭空想象出来的,至少古人曾经目睹过它们的存在,尤其是关于长明灯的描述,更加印证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古人不仅见过美人鱼(古 儒艮:揭开美人鱼之谜的真相
中央对齐图片:儒艮图片
排除了大鲵后,让我们从综合古代文献的角度来探讨为什么儒艮是最接近人鱼原型的动物。
儒艮是海生哺乳动物,与鲸豚类共同适应了海洋生活,但两者的亲缘关系却非常遥远。儒艮属于海牛目,而鲸豚属于鲸目。事实上,海牛目与陆地上的长鼻目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现存的海牛目分为海牛科和儒艮科。两个科的动物都称为海牛,但海牛科主要生活在海洋中,不会出现在淡水中。而儒艮则不同,它们主要分布在海洋中,但有时也会游入淡水地区。根据古代文献中人鱼既出现在淡水又出现在海洋中的描述,推测儒艮就是记载中的人鱼原型。
中央对齐图片:儒艮图片
除了栖息环境相似外,儒艮的体型也比海牛小很多。大型儒艮体型不过3米,而普通儒艮则在2米左右。这与《太平广记》中关于人鱼体型的描述相符。
儒艮的皮肤光滑,细毛稀疏,同样符合《太平广记》中的描述。最关键的是,儒艮性情胆小谨慎,古人通常都是在远处看到它们。由于距离较远,视觉模糊,而儒艮头部少毛的特征在远处观察确实与人有一定的相似度。
中央对齐图片:儒艮图片
作为哺乳动物,儒艮具有明显的哺乳器官。哺乳时,雌性儒艮会用两条前肢抱住幼崽,身体一半露出水面,该场景远观很像人类女性哺乳。
还有人鱼膏一说。儒艮是一种濒危物种,过去曾被大量捕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它们丰富的脂肪。一头成年的儒艮可以提炼出50-60斤的油脂,在古代,这些脂肪是重要的照明原料,因其燃烧缓慢、亮度高的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
中央对齐图片:儒艮图片
人鱼不一定等同于美人鱼。从古代文献的多次记载中可以看出,人鱼确实很可能存在于现实中,但由于不同记载的描述差异,其原型变得扑朔迷离。人鱼或许是一种已经灭绝的水生动物。如果要在现存动物中寻找与描述最接近的动物,那无疑就是儒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