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花落知多少,经典完结版

2024-05-0304:17:53综合资讯0

1991年1月4日,三毛病魔缠身,饱受精神困扰,在病房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无数读者痛心不已,无法相信这位曾用文字书写沙漠狂想曲的女子,最终选择了这样的结局。

其实,早在三毛的旧作《梦里花落知多少》中,悲剧的种子早已埋下。

书中收录的,是她丈夫荷西去世后数年间创作的散文中。

最初,她无法接受与挚爱阴阳两隔的事实,陷入思念的深渊,甚至几次萌生轻生的念头。

父母日夜相伴,朋友万里关怀,还有陌生人的善意关怀,一点点消融了她心中的冰霜。

三毛终于收拾好心情,重新振作起来。

虽然多年后她再次陷入困境,但至少这段岁月里,她努力拥抱了生活。

毕竟,人生在世,难免遇到无常之事,求而不得之人,无力改变之境。

世事无常,生命短暂。

唯独爱,是消解一切磨难的良药。

1

死亡无常,是宿命的归途

书的开篇,三毛和荷西已经结婚六年,定居在西班牙大加纳利岛的一所花园洋房中。

虽然相差八岁,文化背景不同,但他们的感情如陈酿美酒,随时间愈发醇厚。

那一年,身为潜水工程师的荷西,在临近岛屿找到了新工作。

亲友们劝三毛留在家里,等荷西周末返回,省些费用。

然而三毛却毅然提着行李,追随荷西而去,哪怕为此牺牲了大半收入。

两人的日常相处也十分甜蜜。

荷西白天工作繁忙,但只要工地机器出现故障,他就立刻褪下潜水衣回家。

见不到三毛,他便在街头巷尾寻找,直到找到,才一脸喜悦地环抱相拥。

三毛外出买完菜,也会特地绕到工地看望荷西。

趁着荷西上浮休息的空档,两人分食一袋樱桃,三毛才安心离去。

幸福来得过于浓烈,甚至让三毛感到不安。

恰逢那段时间,她的身体每况愈下,噩梦也愈加频繁,总梦到自己独行远方。

三毛以为自己命不久矣。

她偷偷立下遗嘱,劝慰荷西,如果自己不幸身故,一定要另觅良缘。

荷西回应道,如果三毛离世,他要烧掉家产,从此漂泊海上。

话犹言在耳,噩耗却已降临时。

在三毛离家第十二个中秋节的前夕,荷西在工作中意外溺水身亡。

三毛悲痛欲绝。她躺在床上,撕心裂肺地呼喊着:"荷西回来!荷西回来!"。

但爱人已逝,再多思念也无济于事。

她只能日复一日地枯坐坟前,隔着黄土陪伴荷西,从清晨到黄昏。

这就是人生,无常总是难以预料,我们永远无法预知意外何时降临。

世事多变,哪有那么多来日方长。

转瞬之间,曾经共度时光已成过往,曾经的人面再难相见。

无论逃避还是恐惧,生离死别的痛苦,都潜伏在生活的拐角处,在最不设防时撕裂我们的心。

周国平说:"在这世界上,苦难和死亡是常态,每一个人都必须承受自己的那一份。"

可是当真正在劫难难之际,方知锥心刺骨,度日如年。

命运的深渊中,受难者只能蜷缩着身体,独自舔舐伤口。

裂缝永远无法愈合,只能在时间的冲刷中褪去血色,留下一道道永不磨灭的伤疤。

2

人生多舛,磨难如影随行

如果说死别是一道惊雷,虽震耳欲聋,但终究会在岁月长河中远去。

而生活的磨难却如彻骨寒雨,冷入心扉,绵绵不绝。

荷西去世数月后,孑然一身的三毛回到马德里探望公婆。

刚一见面,婆婆便迫不及待地提出瓜分大加纳利岛上的花园洋房。

虽然洋房是三毛与荷西出资购买,但荷西生前没有立下遗嘱,法律上公婆与三毛享有同等继承权。

爱子尸骨未寒,婆婆便开口索取儿媳唯一的居所,三毛心如刀绞。

她不忍荷西在天之灵目睹纷争,央求婆婆中止谈话。

婆婆次日又叫来荷西的姐夫,在餐桌上咄咄逼人。

她还无视三毛与荷西多年来生活的拮据,指责他们赚取了大量金钱,却对父母不闻不问。

虽然三毛早就决定,除了婚戒之外,放弃所有财产,但婆家的冷漠与算计仍让她寒透了心。

从马德里返回后,又过了一段时间,三毛受邀返回台湾处理事务。

作为成名的作家,她每天都要应付无数的商业邀请和喧嚣骚扰。

这让三毛苦不堪言。

在多次尴尬的聚餐会上,她忍不住激动地大喊:"大家都来当小孩子好不好?"

真性情换来的,却是同桌人的局促赔笑,有人包容地圆场:"三毛,你说怎么办?"

三毛觉得自己格格不入,却只能强颜欢笑,忍受 煎熬,不知何日是尽头。

长期的悲伤以及身体状况不佳,最终损害了三毛的心理健康,她愈发封闭自己。

一边自责不孝,一边逃避了与父母的出游。

她将自己锁在幽暗的房间中,一针一线地缝制着长裙。

孤独如影随形,已成了她的常态。

有一天午夜,三毛与父母谈心时,突兀地说:

"如果我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你们也要明白,因为对我来说,那是一个更幸福的归宿。"

母亲心痛如绞。她不敢刺激女儿,只卑微地哀求三毛再试着活下去。

父亲却彻底崩溃。他痛斥三毛是在把自己推向深渊。未来的日子里,他将日夜恐惧女儿自杀。

父母的痛苦,让三毛深感愧疚。但夜深人静时,她对荷西的思念又达到了极致。

正如鲁豫在《偶遇》中所说:

无关身份,我们每个人都或曾经或正在经历人生最黑暗的时刻,那是一条漫长、黑暗

 
阔别多年后重逢,口口声声都是让她“(过)不好就回来”。

 
即使是陌生人,在墓园与三毛邂逅,也会遵循礼节,亲吻她的额头,传递祝福。

 
点点滴滴的心意汇集,如同烛光融合,逐渐融化三毛冰冷的心。

 
略微振作后,三毛受邀暂回台湾。一方面从事讲课,一方面著书立说。

 
父母对她悉心照顾,邻里朋友相处的十分融洽,岁月静好,时日悠长。

 
三毛安安稳稳地生活着,以为余生就是这样了。

 
直到某天,拜访朋友时,对朋友要出售的房屋一见钟情。

 
精致的拱门,曲折的回廊,窗外的花影如帘。屋顶花园里,樱花树在阴霾的台北天空下,骄傲地伸展枝丫。

 
荷西离世六年半,三毛第一次重新感受到对某物的情感追求,她真正地又感到生命的意义。

 
但她的钱都存在西班牙,还没到期限无法动用。

 
年至中年的三毛,像个孩子似的哭着打电话向父亲求助。父亲毫不犹豫地拿出钱为她买下了这套房子。

 
在一次逛街时,三毛幸运地遇到了志趣相投的学弟。

 
学弟完全理解三毛的独特审美。他用粗糙的杉木板包覆了墙壁、空调……默契十足地打造着三毛梦想中的林间小屋。

 
而三毛则踏遍大街小巷,寻找那些朴拙但有韵味的装饰品。

 
她从老旧店面的库房深处寻得祖母时代的老花布,做成了窗帘。

 
在路边看到还未上亮光漆的树桩凳,三毛也将其买回家作为换鞋凳。

 
锯去柄的油纸伞倒挂在灯下,灯光从伞面淡淡透出,美得令人心旷神怡。

 
看着自己的一片心意逐渐成型,三毛开心得梦里都在微笑。

 
搬家那天,小公寓附近的左邻右舍都前来帮忙,一边恋恋不舍地送行,一边帮她打包、装箱。

 
家人也全部出动,母亲、姐姐、弟妹帮忙铺床、挂衣服,弟弟们挥汗如雨地摆放着一架架书、一件件珍贵的收藏品。

 
就连五岁的小侄女,也忙忙碌碌地帮忙。

 
搬家当天的热闹景象,让三毛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如此亲密、团结,她正在被很多人关爱着。

 
于是,她决定留在这里,长依父母膝下。

 
真正的幸福在她心中滋长。过往的悲伤、心酸、疲倦似乎都已成为过去……

 
作家巴克莱说,幸福有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是有事做,二是有人爱,三是有希望。

 
知道有人爱,就有勇气大胆去做想做的事。

 
因为被爱着,才有底气坦然树立并追寻希望。

 
即使命运变幻莫测,我们都会在其中沉浮。但你我并非孤立无援,因为在我们身边,都有可以治愈伤口的良药。

 

 
-三毛在她的书中写道,许多人的一生,不过是在不断修葺自己的生活。

 
修补被挫折侵蚀的生活底色,重构被苦难摧垮的平静心境。

 
面对无常,每个人都只能靠自己去独自抗争。

 
但无论日子有多艰难,总有人义无反顾地站在我们身后,总会有爱不期而遇,抚慰我们的心灵。

人生因缘而聚,因爱而暖。

 
点个赞吧,请感恩所有的遇见,试着传递温暖。你传递出的每一分关心,都是闪着光芒的丝线,会把现实的千疮百孔,编织成温暖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