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示意图

2024-05-1120:24:57综合资讯0

笔者案头有一本《我的治河实践》,作者是我国第一任黄河委员会主任王化云。他在书中写道:“黄河由青藏高原奔腾而下,流过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在河南郑州桃花峪附近进入黄河下游河道,河道全长768公里……”

根据王化云的描述,恰似桃花峪便是黄河中游和下游的交界地带。但回想起初中地理课本上的表述,中原地区的旧孟津才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桃花峪和旧孟津是不是同一个地方?这两个说法是否存在出入?……一连串的疑问接踵而至。

检索网络后得知,桃花峪和旧孟津并非同一处所,关于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之争,甚至有两派不同的观点。今天,我们不妨拨开迷雾,理清这些纷争。

说法一:旧孟津为分界点

旧孟津是河南洛阳市孟津县早期的县城,今称孟津县会盟镇老城村,南临黄河,北依邙山,与著名的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相邻。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卫星地图显示,黄河蜿蜒而来,在旧孟津附近冲破高山阻隔,与邙山南北对峙,形成一片开阔的平原。恰在此地之上游兴建了黄河上的标志性水利枢纽小浪底水利工程和西霞院水利枢纽,充分说明此地以下已无修建大型水利设施的地形条件。

如今的旧孟津一带

从客观实际考量,旧孟津作为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可谓名副其实。

说法二:桃花峪为分界点

桃花峪位于黄河冲积扇顶端,这意味着从这里向下游出发,河流和河床的形态可能发生变化,产生决口、改道等情况,而桃花峪上方则相对稳固。

对黄河水务系统而言,桃花峪以下便是重点关注区域,故而将其作为中下游的分界点也合理合情。

值得一提的还有“嘉应观说”

最初查阅相关资料时,笔者误以为嘉应观位于黄河河畔,但实际考察后才发现彼此相距甚远。据悉,提出此说的专家参与过河南省河南社科规划课题黄河小浪底旅游开发规划项目,并提出嘉应观作为分界点的四项标准,感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检索查阅。

嘉应观至黄河河道的距离

以上三种说法,顺序依次反映了不同群体对黄河中、下游分界点的观点和侧重点:第一种由王化云等黄河水利管理者提出,意在最大程度利用和治理下游河道,防洪保民;第二种由地理工作者提出,强调地形地貌和自然分界;第三种本质上属于相关领域的“杂家”之见。

<img image_type="1" img_height="860" img_width="1290" mime_type="image/pn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2b348d526dbc4ca39a2224942af677f8~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14961686&x-signature=4n0upfNuQL4Hz6%2BudUS%2BAttlLeM%在确定黄河中下游分界点的问题上,存在多种观点,各有其道理。

从旅游角度出发,将分界点设为某处特定地点,并辅以标志性建筑,这无可厚非。但这种做法需要注意,仅考虑旅游需求,可能会忽略地理和水文等关键因素,导致分界点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地理位置和水文特点更为客观,是确定分界点的重要依据。如以河流水位高程、河床形态等客观指标为标准,能够更准确地划分不同河段。
综合来看,黄河中下游分界点之争本质上起源于不同角度和目的产生的分歧。无论最终分界点设在哪,确保准确性和科学性至关重要。经由国家有关部门调研论证后给出官方意见,可避免不必要的争议和资源浪费。
归根结底,分界点应清晰明确,既考虑实际情况,又兼顾客观科学。在制定分界点时,切不可本末倒置,耗费大量资源于无意义的争论上,而忽略了分界点本该服务于科学研究、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