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是啥意思

2024-05-0601:26:08综合资讯1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素有给不同身份的人赋予富有韵味的称谓,诸如称呼老者为老翁老妪,唤孩童为黄口总角。特别是少年时期,几乎每年都会更换一个称谓。如今,坊间的大部分口头称呼已为白话文所取代,仅在文学作品中方能觅得踪迹。

民间某些称谓因其深入人心而沿用至今,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有听闻,其中之一便是黄花大闺女。当未婚女性出现略有不当的行为,常有人絮絮叨叨地称其为黄花大闺女,批评其不应如此;闺蜜之间互相调侃也时常会用到这个词。

那么,为何黄花大闺女成为未婚女子的代称呢?黄花究竟指代何物,为何偏偏是黄花而非红花、紫花之类?

我们先来探讨黄花大闺女这个称呼的由来。众所周知,闺女一词由来已久,如今仍有许多父母亲切地称自己的女儿为"闺女"。顾名思义,闺女指未婚女子,当时未婚女子会被限制在家中,而女子起居、学习女红、研习诗书礼仪的房间被称为闺房。闺女原本特指未出嫁的女儿,后世才逐渐引申为女儿的意思,否则也不会出现"待嫁闺中"的说法。如今闺女已成为父母对女儿的爱称,而未婚女子的称呼却演变成了黄花大闺女,这又是为何呢?

民间对于黄花大闺女有一个传说的由来。据说南朝宋武帝有一位女儿,名叫寿阳公主。她姿容倾国倾城,宛若仙子。一日,寿阳公主与宫女在宫廷中嬉戏,感到有些疲倦,便卧于含章殿檐下小憩片刻。时值正月,梅花开得正盛,一阵微风拂过,漫天花瓣飘扬,其中两瓣翩翩然落在了寿阳公主的面容之上。微风再次吹拂,花瓣随风飘落,却在公主前额留下了淡淡的黄色花痕,衬得绝色容颜愈发娇艳。

皇后也非常喜爱女儿这种妆容,从此以后,爱美的寿阳公主经常摘下几瓣梅花贴在前额。宫中女子无不称奇,纷纷效仿,这便是"梅花妆"的由来。后来,"梅花妆"流传至民间,受到少女的普遍喜爱,尤其是官宦大户人家的女子和歌伎舞女更是对此情有独钟。

【张狂】中华国学知识 中国文化礼仪智慧哲学人生哲理75书T ¥69 购买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传说中的寿阳公主,据考证应是宋高祖武皇帝之女会稽宣长公主。她在历史上并未留下什么痕迹,但那小小的梅花,却将她的名字刻在了梅林之间。相传,寿阳公主乃是梅花精灵所化,因此寿阳公主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正月的花神。

传说故事或许与正史有所出入,但"梅花妆"确实存在。由于梅花并非四季常开,有人便采集各种黄色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于在前额化出花痕。这种粉料被称作黄花或额花。

梅花妆的出现要早于寿阳公主的传说。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可见,早于南朝的北朝,普通百姓家的女子已经会化梅花妆了。由于这种妆容非常受欢迎,并且几乎都是未婚的年轻女子所选择,渐渐地,黄花闺女开始成为未出嫁女子的一种别称,品读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北朝时期,梅花妆已经普及于民间,专家推测在东晋甚至更早的时代,梅花

黄花闺女的疑惑也随之迎刃而解。所称的"黄花",并非黄色花朵,更不专指菊花等特定种类。这"黄花"实为花粉,因梅花妆的妆粉为黄色而得名,自然不存在红花、紫花等说法。求美之心,人皆有之。魏晋南北朝乃至隋唐时期的女子,十分喜爱在额头描绘美丽的图案,使用的黄色粉料即为"黄花"。她们也会将黄纸剪裁成感兴趣的形状,贴在自己的前额,娇嫩的淡黄色既青春活泼又柔美动人。可见,古代女性对于美的追求并不亚于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