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孵化机操作流程

2024-05-0602:40:59综合资讯0

作为一名热衷电孵的爱好者,我着重于孵化而对后续喂养兴趣不大。接触电孵一年时间以来,我已孵化过约 100 枚玄凤鹦鹉、虎皮鹦鹉和其他鹦鹉品种的蛋,以及大约 100 枚鹌鹑蛋和 20 枚鸡鸭鹅蛋。经历了大约 20 多次孵化批次,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期间使用了水床、自动风热孵化器和韩20 孵化器。可以说,电孵中可能遇到的我几乎都遇到过。

1、种蛋购买和运输

尽量选择离你最近且有经验的卖家,这样可以保证蛋的受精率、运输的安全性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务。

电孵市场非常复杂,许多个人和养殖场都在销售种蛋,卖家的经验参差不齐。随意选择可能会让你成为卖家的试验品。本人有幸充当了几次小白鼠,无经验的卖家发的蛋要么破损,要么有气泡,甚至可能弱精。一些个人卖家还有可能售卖很久之前的蛋。即使配备了再高级的设备,拿着这样的蛋也很难成功孵化。

冬季购蛋时,如果你所在的地区温度低于零度,建议让卖家在包装中添加一个长效加热贴。

2、蛋的孵前处理

收到蛋后,将蛋大头朝上静置 2-6 小时,让气室恢复原位。对时间没有严格规定,当气室正常且蛋温与室温一致时即可开始孵化。

如果蛋有破损或裂痕,但蛋壳膜完好无损,可以使用手工白胶修补裂痕。如果控制好湿度,基本不影响孵化。

气泡蛋可以孵化

散黄蛋通常不能正常孵出

无黄蛋:蛋黄的颜色通常因其脂肪含量不同而呈白色或黄色。当你看不到蛋黄时,它可能正是蛋黄呈现白色之时。无论是白色还是黄色的蛋黄,其孵化率相同。真正的无黄蛋非常少见。

如果有电子秤,请在收到蛋时称重并记录,以便在后续孵化中计算失重率来控制湿度

3、电孵精髓:温度和湿度的理解

无论使用什么孵化器,无论卖家提供多么复杂的孵化步骤,归根结底都与控制温度和湿度有关。“温度”和“湿度”本身的概念就需要深入理解,否则你会从头错到尾。

别人的温度和湿度未必适合你。必须明白两个概念:机显温度(湿度)和实际温度(湿度)。在不同的环境和孵化器之间,由于温控器、温度探头和温度探头位置的不同,即使设置相同的机显温度,得到的实际温度也会不同。有人说他们校准了温度,但使用不同的温度计和温度计放置位置不同,同样会产生不同的实际温度。

群组和论坛中经常有人分享自己的孵化经验,声称他们在 xxx 温度和 xxx 湿度下成功孵化。他们的 xxx 只适合他们自己,他们也不知道真正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对于他人的经验,要有合理理性的理解和借鉴。盲目照搬很可能会失败。不同类型的孵化器之间的经验亦无法通用。

要提高成功率,必须获取自己机器的精确温湿度数据,否则一切都是碰运气。

关于前几天 XX 温度 XX 湿度,中间 XX 温度 XX 湿度,后期 XX 温度 XX 湿度的说法,我个人认为没有科学依据。只要你能精确控制温湿度,恒温恒湿即可。

如果你对自己的温湿度存疑,请尽量选择高温区低湿区孵化,即使后期出壳困难,也可以进行人工辅助。低温高湿的情况肯定是死的,连援助的机会都没有。

4、温湿度的校准和温差区

所有孵化器的机显温度和湿度都是不准确的,包括韩20 和小飞碟。环境和海拔会对温湿度产生影响。在孵化前建议校准温湿度。

通常用于校准的温度计包括体温计、小米方形温度计、小米圆形温度计、售价 99 元的澳门产温度计、售价约 200 元的韩国 rcom 温度计以及某种瑞士产温度计。上述这些数字温度计均搭载了 sht3x 系列的温度传感器,正负温差约为 0.3。Sht3x 系列中的 sht35 温度传感器是最精准的。由于本人有单片机编程基础,我制作了一个搭载 sht35 的温度计,其温度显示与韩国 rcom 温度计一致。

当你在同一位置放置以上几个温度计时,基本上会发现它们的数值是不一样的。很难说哪一个是标准温度。非要我选择一个准确的,我会选择体温计和韩国 rcom 温度计。因为体温计有严格的标准,而所有数字温度计也是基于水银温度计进行校准设计的。体温计只会升温,它只能测量一定时间内的温度峰值。韩国 rcom 由于它的显示数值与我自己的 sht35 温度计相同,所以我倾向于选择它作为参考标准。由于小米温度计有壳,放入孵化器中后,孵化器会加热小米的外壳。温度传感器被外壳包围,无法很好地感知空气温度和水床表面温度。如果你想使用小米温度计,请拆除外壳使用。

所谓的温差区是指孵化器内部不同位置的温度不同。例如水床,它一定是中部区域温度高,四周温度低。无论吹风还是吸风,全自动孵化器中靠近风扇的位置温度都是最高的。如果是吸风模式,四周的温度会偏低。即使是像韩20 这样的昂贵孵化器,远离出风口和靠近机器边缘的地方,温度也会偏低。

校准温度时,一定要测量你即将放置蛋的位置温度。

建议使用体温计校准水床温度。在水床平稳运行一天后进行测量。抬起覆盖物一个小口(不要太大),将体温计快速放入你要放置蛋的位置。尽量避免大量散温后温控器开始加热。特别建议使用水床的朋友将温控探头贴在水袋下方,这样每次掀开覆盖物不会导致温控器频繁加热。

全自动孵化器散热快,加热也快。建议尽量使用数字温度计进行校准。如果使用体温计,动作一定要快。体温计是缓慢升温的,这个过程大约需要 1 分钟。如果你使用体温计,你要确保在这个时间内,孵化器的加热操作已完成。即使是这样,加热高温仍会持续一段时间。不建议使用体温计校准全自动孵化器。

对于韩20 和小飞碟这类孵化器,建议直接购买韩国 rcom 温度计进行校准。既然机器花了不少钱,再花 200 多元购买一个温度计也不算什么。实际测试表明,动作快速时可以使用体温计来测量实际温度,但湿度无法解决。韩20 的机显湿度是不准确的。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的温度是否正确,唯一的办法就是孵化一次进行观察。到了孵化天数,看看胚胎是否发育完成。如果发育迟缓,则需要提高温度。

5、湿度和蛋重管理

目前,电孵圈可以做到精确控制温度,但湿度方面大多仍然依靠口口相传。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适用于各种情况下的蛋,但湿度不一定有标准。例如,你没有察觉到的细小裂痕蛋、蛋壳的厚度等,需要不同的湿度。使用以下公式可以很好地掌握湿度:蛋失重率 = 15%,即在准备出壳时,蛋需要减少自身 15% 的重量,才能更容易出壳。失重率过高会导致蛋干死,失重率过低会导致蛋淹死。除非是薄壳蛋或蛋有裂纹,否则大多数情况都是由于湿度过高而淹死的。

以下举例加以说明:假设有一颗玄凤蛋,入孵前的重量为 6.0g。如果温度适宜,孵化期为 18 天,16 天的时候会起嘴。16 天的时候,理想的蛋重应该为 6.0-6.00.15=5.1g。10 天的时候,它的重量应该是 6.0-6.00.15/1610=5.43g。如果你一开始称了蛋,那么 10 天的时候再称一次,你大概能判断出你设置的湿度是高了还是低了,并在之后进行调整并再 12 天的时候称重。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很好地发现有没有厚壳蛋或裂纹蛋。对于厚壳蛋,需要将气室端的温度与孵化
胚胎的发育与孵化的成功率密切相关。高温环境会促进提早啄壳而出囊,而低温环境则会延迟这一过程。极端低温下甚至可能导致胚胎发育不全而溺亡。孵化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温度至关重要。高温条件下,空气湿度可以更高,而低温高湿的环境则极具危险性。
辅助孵化
援助孵化是一项需要经验累积的技术,没有固定的标准,主要依靠观察与判断。过早介入可能导致血管破裂或卵黄囊吸收不全,而过迟介入则可能导致胚胎死亡。以下情况可供参考:
蛋壳较厚:小鸟可能无法自主啄破蛋壳,导致失重。建议多照灯观察气室与血管情况,必要时在气室上穿孔以增加通气性和湿度。倘若小鸟长时间未啄壳,可移除气室附近蛋壳,检查内膜血管情况。如果存在血管,可放回孵化器观察;否则,可温水浸润内膜后再轻轻掀开,然后继续观察小鸟状态。每隔 24-48 小时可进一步去除蛋壳,直至露出卵黄囊。待卵黄囊完全吸收后,可以完全协助小鸟破壳。
靠近气室啄壳:小鸟在距离气室较近的地方啄壳,发出微弱的叫声或轻微啄壳声。可定期观察和倾听,判断小鸟的生命迹象。若小鸟在 48-72 小时内未出壳,或叫声变化,可移除气室附近蛋壳,查看内部情况。步骤同上述情况。
胎位不正:小鸟在靠近蛋小端啄壳,自主出壳的可能性较低。可先移除啄壳处蛋壳,确保新鲜空气的流通,并在气室端用牙签扎孔释放内部压力。将蛋小端朝上放置 45 度角,通常 24 小时后小鸟会滑向气室。后续观察步骤同上述。
手动剥壳
如果剥壳过程未损害小鸟,一般不会影响其健康。通常在啄壳 48 小时后,卵黄囊会完全吸收。经验丰富的孵化者可根据这一时间点进行剥壳。
孵化器的选择
孵化成功率受孵化器的类型和使用者的操作水平共同影响,不存在绝对的好坏之分。以下是对几种常见孵化器的看法:
水床孵化器:
优点:水温稳定,加温散温缓慢,湿度损失较小。
缺点:翻蛋需要手动操作,南方夏季湿度过高时难以控制,后期操作依赖经验。
国产全自动孵化器:
优点:温度控制方便,对湿度有较好的控制能力。
缺点:温度升降迅速,稳定性较差,内部温差大,孵化失败率较高。
韩国 20 孵化器和小飞碟孵化器:
优点:温度湿度稳定,翻蛋方式可选,可加装翻蛋配件。
缺点:价格昂贵,韩 20 翻蛋角度存在问题,需要提前测试。
关于卖家提供的孵化教程
卖家的孵化教程通常基于经验总结,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或不适用于所有人。建议结合上述专业知识进行解读和实践。具体温度湿度设定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而不是完全照搬卖家提供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