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挑灯看剑打一数字

2024-05-0603:31:16综合资讯0

来源:大众日报

新冠疫情不断,人们居家时间的不断增加。那在家里,我们能做些什么?光明日报等机构近日发布的《阅读大数据报告(第三季)》展现,今年第一季度京东图书成交额较去年同期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微信读书二月份平均阅读时长为99.61分钟,比2019年同期提升了16%。记者调查发现,这场疫情让更多人发现了读书的乐趣,感受到了阅读的力量。

医学类科普书,2月销量是往常的10倍

疫情暴发后,一本八年之前的书籍《花冠病毒》突然火爆。读者从不同的渠道寻找到这本书籍,对其进行重温、阅读,家住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街道的高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说,“书里涉及到封城、市民抢购等情节的描述,与现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疫情早期,我还重读了《鼠疫》,希望从这些书籍中获得力量和经验教训,增强战胜病毒的信心。”

今年以来,和疫情相关的非虚构类和虚构类书籍,都引起读者的热切关注。为什么“疫情文学”阅读会成为这一时期的一个特殊文化现象?“在焦虑状态下,读书是一个非常好的调节方式之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平时特别喜欢阅读,疫情期间,他读完了《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霍乱时期的爱情》《鼠疫》等书籍。

张文宏的阅读体验与很多与读者一致,多家平台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瘟疫主题经典书籍的阅读率大幅度提升。2月和3月,京东涉及到医学健康的专业类书籍成交额环比分别增长20%和48%,其中既有文学类也有科普类。文学类图书,如《血疫:埃博拉的故事》《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等瘟疫主题的经典读物,2月环比激增190%。而以往关注度较低的医学类科普书籍,如《见识丛书·瘟疫与人》这本著作,2月的销量是自他上市以来平均销量的10倍。

“人类对于病毒的认知既是一个科学议题,也同时是一个人文命题。阅读这一类书籍,不仅是在了解病毒,也是在了解自身,通过阅读来凝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对于控制疫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阅读大数据报告(第三季)》项目负责人、光明日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玉玲说。

疫情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身体,更考验的是心灵,而阅读能够帮助人们,筑建一个抗疫的精神防线。4月27日,记者采访了几位曾经奔赴湖北抗疫的一线医务人员。他们曾经直面过病毒与困境,都认为读书给他们提供了力量与安慰,激发了他们顽强作战的斗志。

“《要塞》和《霍乱时期的爱情》我读了很多遍,仍然回味无穷。”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二科副护士长邓传耀告诉记者,读书给她的震撼和启发,会埋藏在记忆的深处。当直面疫情的时候,这些力量迸发出来,让她能够勇敢地迎战。

山大二院感染肝病科主治医师薛艳,从一线返回家中后,又重读了毕淑敏的《破冰北极点》。那句“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余归途”,是她置身战场上,脑海里反复出现的话语。看着自己亲手救治的几位老人康复出院,抗“疫”经历让她对于亲情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军人出身的山大二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赵宏兵,是一个宋词爱好者,既喜爱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又羡慕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在刚到湖北的日子里,他写下“杏林历寒暑,老骥当自强。春秋能几度?弯弓射天狼”,激励自己和战友,“只要齐心协力,笃定信念,就没有打不赢的战争。”

专家认为,书籍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为人们搭建了一个心灵的庇护所,为抗击疫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亲子阅读促进了沟通,深度阅读推动名著畅销

4月26日中午,济南市民张梅一收到了从网上购置的《手绘中国地理地图》这本书籍,这是今年以来她囤的第34套书。“没有想到假期竟然会如此之长,当初准备好的书都用上了。”疫情期间,每天都有2个小时的亲子共读,让张梅一的两个孩子爱上了阅读。

“哥哥六岁,喜欢美猴王,喜欢阅读经典名著;妹妹两岁半,喜欢好吃的,喜欢在各种地理书上了解美食。”张梅一说,“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让孩子真正地产生兴趣和学习动力,让他们变得更加专心。有一次哥哥在户外看到一只蜘蛛,他就主动跟我说,蜘蛛并不是昆虫,这是他在《神奇校车》里学到的。”

受疫情影响,全国推迟开学。对于家长来说,与孩子共同处置的时间前所未有的增加,家庭学习与亲子关系的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循序渐进的共读已成为很多家庭首选的亲子沟通方式。

根据京东图书统计,教辅、书法、童书和育儿类书籍在疫情期间,都成为占比提升最为显着的品类。其中,初中小学教辅和书法二月份分别同比增长101.53%和79.52%,居各类图书销量增长率排行榜首位。从童书第一季度畅销排行榜来看,涂色绘本、儿童地理百科、儿童生理启蒙等类别图书销量居前;生活类畅销排行榜中,前几名也被《正面管教》《读懂孩子的心》《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等亲子类教育图书占据。

除了亲子类书籍畅销外,记者还发现深度阅读增多的现象。有网友写到:“‘宅’家阅读,由被动到主动,攻克了之前一直看不下去的《红楼梦》,开始有些枯燥难懂,但是慢慢地品味,越读越有味,感受到了更加丰富、更加深刻、更加奇妙的魅力。”

张玉玲表示,“在手机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人们的阅读变得越来越快餐化、碎片化。阅读具备一定思想理论深度的长篇作品,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奢侈。疫情期间,人们有了大量的空闲时间,不少人开始重新拾起平时‘啃’不下去的‘大部头’。”

从纸质书销售情况看,今年1-3月,金融投资、历史、传记等类别同比取得较快增长,各类别中的畅销书大多都是长篇作品,如《资治通鉴》《红楼梦》《四书五经全套》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线阅读的读者在疫情期间同样喜爱长篇名著。在微信阅读APP上,《红楼梦》《古文观止》《中国哲学史》等经典作品,在疫情期间也颇受青睐。

疫情期间,全国各大院线纷纷暂停营业,基于数字电视和网络传播的剧集却人气不减,“影文联动”日益紧密。由文学作品成功改编而来的影视剧,凭借着强大的传播效应,再次带动文学作品的走红。

数据显示,《三生三世枕上书》剧集今年开播前一周左右,阅文平台上原著小说的收入趋势开始上升,原著

随着用户创作热情高涨,现实题材作品深受追捧,平台将继续投入资源,鼓励创作者创作更多激发与普通大众生活和情感产生共鸣的正能量作品。阅文集团高级副总裁张蓉表示。“00后”霍俊杉在自家所在的青岛市兴华路街道担任志愿者,同时不忘记录抗疫的点点滴滴,并将其诉诸网络创作。网络作家真熊初墨作为三甲医院医生,将工作经历融入《手术直播间》的创作中,凭借写实硬核的医学技术和扣人心弦的情节,在春节期间于QQ阅读平台上收获订阅用户数量激增40%的好成绩。

在听书领域,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有声阅读成为随时随地的享受,“听书”正逐渐成为潮流。微信读书、QQ阅读、当当云阅读等应用程序均已上线听书功能。部分平台还推出听书包月套餐,读者可根据需要选择每月数十元到数百元不等的套餐,作为对纸质图书的有益补充。

在疫情特殊时期,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的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阅读人群持续增长。疫情结束后,这些增长能否成为常态值得期待。(记者 张依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