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为何存在哺乳动物——鲸鱼?
时光回溯至6500万年前,一颗不守规矩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引发了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众多生物因此灭绝,称霸世界的恐龙也不幸陨落。令人惊奇的是,鲸鱼和人类的祖先却坚强地存活了下来。
鲸鱼的祖先是一种名为印度猪兽的偶蹄类动物,外形类似于鹿和猪的结合体,与河马、猪、牛、羊等是近亲。有人猜测,印度猪兽为了觅食或躲避猎食者,从陆地迁徙到了浅海或湖泊岸边生活。历史研究发现,最早的鲸类生活在湖泊地区,被称为巴基鲸。随着时间的推移,鲸鱼的前肢和尾巴进化成了鳍,后肢逐渐退化消失,最终成为完全生活在水中的海洋哺乳动物。即使如此,鲸鱼依然保留着哺乳动物的习性:肺和鼻孔呼吸,用奶水哺育后代。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鲸类最早是由3亿年前的海洋鱼类进化而来,在离开海洋2.5亿年后再次回到海洋中。
常见的鲸鱼体型巨大。据统计,成年蓝鲸可长达33米,重达200吨。这些庞然大物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呢?不用担心,它们的食物来源丰富,包括乌贼、鱼类、肉等。一只鲸鱼一年大约需要消耗2.8亿吨到5亿吨的海洋动物。
鲸鱼常出现在大海中,幸运的话,人们可以在海中观赏到鲸鱼跃出的壮观景象。除了跃出水面外,有时还能听到鲸鱼的鸣叫声,然后它们优雅地沉入海底。有人猜测鲸鱼的叫声和行为可能预示着某些事情。
1989年,美国海军在北太平洋中听到一种鲸鱼的叫声,频率高达52赫兹,而一般的鲸鱼叫声频率只有20赫兹。这种吼叫被称为“孤独的呐喊”,可能是试图引起注意,或者是在呼唤同伴。
而鲸鱼跃出水面的行为,有人猜测是为了甩掉身上的寄生虫,或者展示自己的力量。
俗话说,“一鲸落,万物生”。聪明的鲸鱼在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即将终结时,会奋力跃出水面,然后沉入海洋。死亡后的鲸鱼将全部身躯奉献给海洋,通过“鲸落”滋养着众多海洋生物。
鲸落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根据物理原理,海水的密度很大,如果生物的密度小于海水,就会漂浮在水面。反之,生物就会下沉到海底。“鲸落”的过程就是鲸鱼尸体逐渐下沉到海底的过程。
鲸鱼死亡后,其体内脂肪密度小于海洋密度,因此会在海洋中漂浮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优先享用鲸鱼尸体大餐的包括鲨鱼、鳗鱼、甲壳类生物等,它们主要吸食鲸鱼体内的蛋白质和有机物。
当鲸脂被食肉动物分解后,比海水密度大的鲸肉在海水的作用下开始下沉,形成“鲸落”。浅海生物放弃进食,接下来登场的无脊椎动物啃食鲸落中的各种有机物和蛋白质碎屑。
第三,当鲸落完全沉入海底时,厌氧细菌粉墨登场,它们分解鲸落中的脂类分子,并利用海水中的硫酸盐合成无机物硫化氢。硫化氢又会作为其他生物的养分,再次被利用。
难以分解的矿物质遗骸会沉入海底,成为生物的居住地。
科学家发现,鲸落过程也在孕育着新的生物。
鲸落,这一非凡的自然馈赠,见证了鲸鱼在超越其短暂生命后,为海洋生态系统注入无与伦比的能量,滋养着无数生物,维系着海洋的平衡。人类的工业化发展带来了一个黑暗的转折点,鲸脂和鲸油成为不可或缺的工业资源。
出于贪婪的动机,人类开启了对鲸鱼的无情捕捞,导致鲸鱼数量急剧下降。不幸的是,鲸鱼低下的繁殖率,使得它们难以抵御如此严重的滥杀。每只鲸鱼通常只能一年产下一只幼崽,这种缓慢的繁殖周期让它们无法承受人类肆无忌惮的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