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之名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感读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时代,烽火四起、动荡不安。东晋历经“八王之乱”,司马家族内斗不休,统治阶层的矛盾白热化。司马元显父子专权,叛乱不断,生灵涂炭。王恭起兵,桓玄篡位,刘裕取而代之。军阀混战,外敌入侵,天灾人祸叠加,百姓苦不堪言,饥寒交迫。
统治阶级穷奢极欲,巧取豪夺。国舅王恺炫富斗富,王崇更是变本加厉。他们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践踏百姓生存空间。陶渊明的家庭显赫,却因不属于氏族门阀而被边缘化。
乱世之中,陶渊明面临抉择:是同流合污,还是决裂?他选择了后者,回归田园,过一种质朴自然的生活。一次,陶渊明在县令任上,不愿阿谀奉承督邮,毅然辞官,挂印而去,“不为五斗米折腰”。
从此,他远离官场,过上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田园生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陶渊明对菊花的喜爱并非偶然。菊花象征着高尚情操、洒脱性情和顽强生命力,与他的精神契合。元稹赞曰:“秋从绕舍似陶家,远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回归田园后,陶渊明成就了全新的人生:
在文学上,他独树一帜,成为伟大的田园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
他避开权贵喧嚣的庸俗生活,在悠然自得中安贫乐道,活出自我。“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少无适俗韵,本性爱山丘”是他的人生信条。
他与志同道合者结缘,形成自己的朋友圈。邻里时常登门,谈天说地,共同欣赏文学佳作,探讨人生真谛。“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意相与析”是他们的日常写照。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与农民打成一片,共话桑麻。在劳动中,他获得了巨大的乐趣。“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不违”是他对劳动的歌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