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金是什么意思

2024-05-0705:39:15综合资讯0

“镀金”一词源于金属镀覆,而今多用来形容虚有其表的行为。最早用此比喻的人究竟是何人,讽刺的对象又为谁呢?

李绅(772—846),唐代著名诗人。少年丧父,由慈母教读。虽体格瘦小,却才华横溢,号称“短李”。与李德裕、元稹齐名,人称“三俊”。15岁时拜师惠山寺,躬耕自资。目睹百姓困苦,愤愤不平,写下了流芳百世的《悯农》诗,赢得了“悯农诗人”的美誉。

李绅巡守扬州期间,季春大雪纷纷。他盛情宴请闻名扬州的才俊章孝标(791—873年)。章孝标虽出身书香门第,但屡次应试不中。李绅仰慕他的诗才,特邀其席间以“春雪”为题赋诗。章孝标略加思忖,挥笔而就:
“六出花飞处处飘,粘窗拂砌上寒条。朱门到晚难盈尺,尽是三军喜气消。”
李绅大加赞赏,并鼓励章孝标潜心苦读。章孝标感念李绅的提携,回乡后愈加勤勉。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他终于科考得中,授校书郎。即将衣锦还乡之际,章孝标寄诗李绅:
“及第全胜十政官,金汤镀了出长安。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
李绅不无忧虑,觉察到章孝标骄气渐生,于是回赠《答章孝标》一诗: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十年长安方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章孝标读完这首诗,羞愧难当,顿悟自己的虚浮炫耀。他致信李绅,感谢他及时的告诫。从此,章孝标谨记前车之鉴,勤奋上进,终成一代文坛大家。

由此可见,唐代诗人李绅率先借用“镀金”一词讽刺章孝标的自满骄傲和浮华虚荣。因其故事深入人心,教诲意义深远,后世也将“镀金”一词沿用至今,暗含着对华而不实的行为的辛辣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