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之志是什么意思

2024-05-0803:06:16综合资讯0

北大林校长的口误引发的深思:真正的“鸿鹄志”是什么?
北京大学林校长的一次口误引爆了“鸿鹄志”一词。
在此热议林校长是否应道歉以及“焦虑”和“质疑”是否能产生价值的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古书中所谓的“鸿鹄志”究竟代表着怎样的志向?
《史记》中的“鸿鹄志”
当我们提起“鸿鹄志”,自然会联想到《陈涉世家》中的名言:“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里的“鸿鹄志”似乎是指一种壮志凌云的抱负。
《史记》中这段话是否真的出自草莽英雄陈胜之口,却值得怀疑。司马迁为陈胜量身打造的人设或许包含了这句“豪言壮语”,但陈胜的贫贱之交多已亡故或逃亡,鲜有人津津乐道当年的轶事。
即便此话确出自陈胜之口,也未必值得推崇,因其所说的“鸿鹄志”不过是对“富贵”的追求而已。后来的“大买卖”做得如此之大,以至于陈胜说出“张楚兴,陈胜王”这样的话,才使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成为其异于常人的证明。
《吕氏春秋》中的“鸿鹄志”
在《史记》之前,就有文章提到“鸿鹄志”,即《吕氏春秋·士容论第六》中的——“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人亦然,诚有之则神应乎人矣,言岂足以谕之哉?此谓不言之言也。”
此文认为,骥骜的气质和鸿鹄的心志能够打动人心,是因为它们真实存在。人也是如此,真正具有这样的志向,就能引发他人的神会,言语不足以传达。这便是“不言之言”。
真实的“鸿鹄志”
志向的确有高低之别,但无论怎样的“志”,只有当它从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发自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才能不为外物所惑,不为内欲所累,坚守一生。
嵇康在《家诫》中说:“若夫申胥之长吟,夷齐之全洁,展季之执信,苏武之守节,可谓固矣。故以无心守之安,而体之,若自然也。乃是守志之盛者也。”——伯夷叔齐、展季苏武等人的志向高远,不是出于谁的强迫,而是他们自由意志的主动选择,因此才能在人生的动荡中宠辱不惊。
文章来源:节选自章黄国学,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