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等级一二三四

2024-05-0803:07:40综合资讯0

图纸结构设计解读:抗震等级、抗震设防烈度
图纸中常见的“抗震等级”和“抗震设防烈度”这两个名词,可能让不少人一头雾水。
抗震等级:房屋抗震能力分级
抗震等级是指房屋在设计时,根据其抗震性能而划分的等级。等级越高,抗震能力越强。通常分为一、二、三、四级,其中一级是最高等级,四级是最低等级。
抗震设防烈度:地震烈度划分
抗震设防烈度是指特定地区可能发生地震的强度级别。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十二个等级,从Ⅰ度到XII度,其中Ⅰ度为震感较弱,XII度为震感极强。
房屋抗震设计的三个关键要素之间的关系
形象地比喻为一只发光的灯泡:
灯泡的亮度(60瓦)对应 地震等级(6级)
手套(一、二、三、四级)对应 抗震等级
靶心(抗震设防烈度)对应 地震中心
与灯泡的亮度一样,地震等级和抗震等级是一定的。
当地震等级为6级时,不同抗震等级的房屋就如同戴着不同材质的手套,其抗震能力不同。抗震等级越高的房屋,就像戴着越厚实的耐热手套,能更好地抵御地震带来的损害。
而抗震设防烈度则表示地震波的到达程度,就像与灯泡距离的远近。距离越近,地震烈度越大,破坏性越强;距离越远,地震烈度越小,破坏性越弱。
房屋抗震设计理念:分级保护
我国房屋抗震设计遵循“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的原则:
大震:指高于设防烈度0.5~1度的地震,采取了抗震措施后,房屋可减轻损失
中震:指与设防烈度相等的地震
小震:指低于设防烈度的地震,平时就能承受
一般来说,7~9度地震是可以通过抗震措施减轻损失的;而10度以上的地震,即使采取措施也难以完全抵御;11~12度地震则会造成毁灭性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