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苍劲老辣是艺术境界的极致,常为阅历深厚、书法功力精湛的大家所具备。欲达此境界,须从书法线条的精雕细琢入手,把握“不光而毛”的精要。
“不光而毛”的诠释
书法线条构筑书法,线条若要显现苍劲老辣之姿,离不开“不光而毛”的特性。所谓“不光而毛”,指书法线条边缘并非光滑,而是略显粗糙。
沈尹默在《二王法书管窥》中引用包世臣对书家点画的评价,即“不光而毛”。此语意在强调书法线条边缘的特殊质感。
放大王羲之作品中的字,可清晰观察到边缘的毛边。
书法线条的“不光而毛”正是苍劲老辣之源,呈现出金石之气,显得古拙而稳健。相反,光滑无毛的线条则缺乏苍劲感,显得轻浮。
“不光而毛”的书写技巧
蔡邕在《九势》中指明了书写“不光而毛”线条的方法,即“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放大王羲之作品中的字,可见点画线条边缘的毛边。
下笔有力可提升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从而形成线条边缘的毛糙感。反之下笔无力,笔锋与纸面接触不深,线条边缘自然光滑,缺乏力度。
王羲之的形象比喻
王羲之在《书论》中形象地比喻“不光而毛”的书法线条,即“凡作一字,或如虫食木叶”。
被虫咬后的锯齿状边缘。
木叶被虫咬后会留下锯齿状的边缘,王羲之将其比作古代碑刻字的毛边,传神地描绘出“不光而毛”的书法特征,饱含沧桑之美。
王羲之。
结语
细节成就大成,书法亦然。注重线条的“不光而毛”是追求苍劲老辣书风的关键。王羲之的书法造诣极高,却也细致入微地追求“如虫食木叶”般的线条质感。
我们敬仰古人高超的书艺,更应学习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方能在书法之路上取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