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重视语言沟通,强调分清“善言”与“伤人之言”。
他言到,“善言暖心,伤言刺深。地广难行,言可致命。大路拥堵,小路险阻,言语不慎,酿成祸端。”
这表明,和人交谈时,说善意的话语,能让人如沐春风;但言语刻薄伤人,其杀伤力不亚于矛戟。言行务必谨慎,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而应对“伤人之言”,荀子提出了“衡听、显幽、重明、退奸、进良”之术:
对于未经正当途径传播的流言蜚语,贤明之人应持慎重态度,公开辨清其真伪,并予以赏罚,以正视听,使其不敢兴风作浪。
与此荀子也强调辨别流言的重要性,“言信者,惑则默,未问不语。智者识事理明,故欲诚待之。君子言道顺,不符正理不悦之。”
真实可信的人,面对疑惑会保持沉默,未经询问不会妄言。智者通晓事理,因此他们言行真诚。对君子而言,若言语不合乎道义,他们便不会取悦于人。
面对流言,荀子提出“流言止于知者”。“滚球止于低谷,流言止于智者。邪说恶儒,因其是非难辨。以旧事尺量,近例检验,客观剖析,流言消亡,恶语不存。”
当是非混淆时,以往事为标尺,当下事例为镜鉴,用公正之心审视,流言便会迎刃而解,恶语随之消失。智者能止流言,在于其清晰的辨识能力和不为流言所惑的坚强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