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高尔基人生三部曲是哪三部

2024-05-0901:37:04综合资讯0

文学大师的青春自传
在文学大师的自传体作品中,我们得以窥探他们人生中那段不可磨灭的青春岁月。《阿霞》、《初恋》、《春潮》,《童年》、《少年》、《青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分别是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这些作品不单呈现了三位俄罗斯大师不同的成长经历,更是时代变迁的缩影。
三位大师的青春之书
有趣的是,三年一度,我们与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和高尔基三位大师结缘,他们是巡回大师,每年都在不同的时间来访。去年恰逢屠格涅夫诞辰 200 周年、列夫·托尔斯泰诞辰 190 周年、高尔基诞辰 150 周年。毫无疑问,大师们各自留下了自传体三部曲小说,记录了不同时期的成长经历。
近期,在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举办的 "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大师的青春修炼手册——关于成长,关于初恋" 新书发布会上,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刘文飞教授和北京外国语大学长青学者张建华教授就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名著名译,文学佳作的二度验证
刘文飞教授用 " 真正的名著名译 " 来说明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这套经重新集结出版的俄罗斯文学佳作。他指出,这些作家的作品是最早介绍到中国的一批俄罗斯作家,而这些译本也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和读者的筛选而流传至今。例如,屠格涅夫三部曲中的两部《初恋》和《阿霞》的译者萧珊,就是著名作家巴金的夫人。
青春记忆,自传体小说的独特魅力
张建华教授去年九月为屠格涅夫代表作《阿霞》、《初恋》、《春潮》撰写了序言,在序言中,他将这三部小说称为屠格涅夫关于爱情的 " 自传性青春记忆小说 "。他认为自传体作品的特殊魅力在于, " 屠格涅夫的三部长篇写的是他的青春情感回忆;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中篇小说是他对于踏入社会之前青少年的自我个性的反思,高尔基的自传体散文三部曲,是他对于人生的社会记录和思考。虽然都以自己为书写对象,但是并没有舍弃对人类共同课题的探索。"
《阿霞》中的女性生命意识觉醒
《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等伊凡·屠格涅夫创作的长篇小说在中国读者中享有盛誉,但他与这六部小说同期创作的爱情系列小说同样精彩。《阿霞》、《初恋》、《春潮》三部曲取材于屠格涅夫的亲身经历,是时代的缩影,也是作家的心路历程。
张建华教授特别强调了屠格涅夫爱情叙事中的日常生活元素:故事的主人公是年轻的屠格涅夫,女主人公是他的邻居、旅途中遇到的女孩,德国糖果店老板娘的女儿。他们邂逅、相爱、经历波折,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展开的。这给这些爱情故事增添了贴近生活的真实感。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值得关注,阿霞、齐诺奇卡、杰玛,她们都是高度自由和独立的,在爱情中跟随自己的心灵,即使面对不幸和苦难也无畏无惧。她们不需要庇护者,行为的基点是爱。
托尔斯泰《童年》三部曲,创作生涯的开端
列夫·托尔斯泰享有 " 世界文学上的明珠,巅峰上的巅峰 " 的盛誉,是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三部曲广为人知,却鲜有人知,他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和《青年》三部曲是他严肃创作事业的起点。
《童年》三部曲展现了托尔斯泰感性而细腻的一面,刻画了一位迷人而真实的孩子形象,为他的创作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曲

托尔斯泰的《童年》、《少年》和《青年》三部曲。

据刘文飞介绍,“俄罗斯文学作为世界文学中最重要的文学之一,在19世纪和20世纪呈现出帕斯捷尔纳克所形容的‘天才辈出’的盛况,涌现了几十位世界级的作家”,而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高尔基、普希金等人都属于最早被译介到中国的一批俄罗斯作家。早在1902年,梁启超就在《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载《新民周刊》第1号)中介绍了托尔斯泰,如今广为人知的“托尔斯泰”译名正是出自梁启超之手。

俄罗斯文学研究专家、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志耕在其序言中指出,“自传体文学虽然包含回忆录的形式,具有记录当时生活的真实性,但其主要功能并不在于回顾作者的过去经历,因此不能把它当作‘自传’看待。”“托尔斯泰在晚年谈及这部作品时也表示,他所描写的不仅限于自己的经历,而是包含了他所熟悉的人们的经历和他自己的童年体验的‘混合’。”

根据资料,托尔斯泰出身于世袭贵族家庭,从小接受严格的贵族教育,一生都生活在富裕奢华的环境中。王志耕引用高尔基的话说:托尔斯泰的创作实践“就是企图把良善的俄罗斯贵族安插在俄罗斯生活里面”。显然,自传体三部曲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年轻的托尔斯泰选择了他最熟悉的环境,以一个贵族少年的成长故事开启了他一生的文学创作。王志耕说:“整个三部曲就是尼古连卡心灵成长的历史,这个自幼缺少爱的孩子,最大的特点不是对世界发出抱怨,而是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王志耕指出,这类小说不仅是一般评论中所说的“成长小说”或“教育小说”,还体现了托尔斯泰对生命的独特理解:人处于童年时代时,一方面是纯真的,另一方面依赖某些本能生活,他需要清除这些生物性本能,才能真正成为只依靠灵魂生活的人;成长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被世界污染的过程,人在步入成年后应该努力回归童真。

作品兼具人物内心世界与时代风貌描写

在三位俄罗斯文学大师中,马克西姆·高尔基最接近于我们的时代。出生于1868年的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幼年历经艰辛,为自己起了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笔名,意为最大的痛苦。他曾五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是苏联时期作品出版量最多的作家。

俄罗斯文化中心主任奥莉加·梅利尼科娃在活动中表示,俄罗斯文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既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又超越了本民族文化的局限,“在作品中,找不到现实的答案或解决办法,但它会引发你的兴奋、怀疑或反对,教导你思考。我认为,这是俄罗斯文学魅力无穷的秘密所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肖丽媛也表示,“高尔基等巨匠不仅在作品中体现了自身的品格,还刻画了俄罗斯人民的性格,既描写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描绘了时代的社会风貌。”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

《童年》原版封面。

刘文飞指出,在中国,很少有人没有读过高尔基的作品,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归功于他的这套自传体三部曲。此次出版的高尔基三部曲,分别是刘辽逸翻译的《童年》、楼适夷翻译的《在人间》和陆风翻译的《我的大学》。刘文飞重点介绍了刘辽逸,他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资深编辑,也是《战争与和平》的译者,令人敬仰。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

《在人间》原版插图,由前苏联著名画家鲍利斯·亚历山大罗维奇·杰赫杰廖夫所绘。

贯穿于《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三部曲的主人公始终是阿廖沙,这部作品是高尔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但与一般的自传性小说不同的是,三部曲的描写重心并非阿廖沙的经历,而是从他作为“观察者”的角度展示的俄罗斯日常生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汪介之在其序言中写道,阿廖沙的整个童年生活在他记忆中仿佛是一个“悲惨的童话”。汪介之认为,作家真实地表现了俄罗斯人的心理、情趣、追求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复杂矛盾,在各种文化心理因素的相互交织、纠葛与冲突中,着力发掘人们心灵中的美好情感和对文明的向往。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高尔基自传体小说系列所配的插图,出自前苏联著名画家、曾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鲍利斯·亚历山大罗维奇·杰赫杰廖夫之手。

作者 新京报记者 何安安

编辑 安也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