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怎么分上下联押韵,区分平仄的方法

2024-05-0903:07:06综合资讯1

平仄如何区分上联与下联押韵

理解平仄并不复杂,如果利用新韵写诗并且采用普通话韵母,就能轻易掌握: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欣赏并创作平水韵的近体诗就有些棘手了。
这主要是因为元朝文化南移后,中原古话中的“入声字”逐渐消失,成为南方方言用字。而现今通用的普通话,是在没有入声字的北方语言基础上发展而来,唐宋时期归入仄声的入声字,如今发音归入了平、上、去三个声调,根据平仄划分,有些入声字变了平声,有些仍为仄声。
我们使用普通话读诗时,通常将一、二声归入平声,三、四声归入仄声,但实际上许多入声字在唐宋时期属于仄声,再加上格律诗固定的平仄格式,就形成了按发音明明不符合平仄,却归入平仄的近体诗问题。同样,有些按照现在读起来平仄是符合的,却归入古体诗,造成不了解平仄没关系,一了解反而更混乱的局面。
区分入声字的平仄
举个例子,刘禹锡的《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首句“庭前芍药妖无格”,按照现今普通话来判定平仄,是“平平平仄平平平”。这显然违背了平仄相间的格律诗要求(否则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可这首诗为何说是近体格律诗中的绝句呢?
因为“芍”、“药”、“格”三个字都是入声字,也就是说在古代发的是仄声,我们按照入声字为仄声再度排序:“平平仄仄平平仄”,这就是绝句的首句平起不押韵格式,进而可以推导出全诗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其中“国”、“色”、“节”三个字也是入声字,对照一下,符合规则,这不就是绝句吗?
再举个例子,杜牧的《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标题里写明这是绝句,肯定没问题,对吧?我们用一、二声归平,三、四声归仄标注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首句押韵格式。是不是很符合?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第四句第五个字“烟”不符合仄声。作为唐代著名诗人“小李杜”,怎么可能犯这种错误?
因为这是拗救。真正的错误在前面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其中“百”、“八”、“时”三个字是入声字,“百”字处于仄声位置,没问题,而“八”、“十”两个字却位于平声位置,实际平仄为“平平仄仄仄仄仄”。虽然按照现在的发音来读是平声,但作为唐代近体格律诗来说,是违反平仄的。杜牧显然不愿意修改这句,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对句对句使用了拗救。
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入声字,所以也不知道第三句违反平仄,更不知道第四句的“烟”字违反平仄是为了纠正上一句。
这就是平仄格律让人迷惑不解的原因。
如果我们掌握平水韵,辨别清楚入声字,了解四大平仄基本格式(仄起不押韵,仄起押韵,平起不押韵,平起押韵),那么格律诗也不难。
了解之后,就能更好地欣赏唐宋近体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