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的性格特点,晁盖的优点和缺点及解析

2024-05-0903:09:43综合资讯0

说起梁山豪杰,晁盖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受人敬仰,不容忽视。

他英勇过人,名声显赫。附近村落建造了一座青石宝塔,用来镇压妖魔鬼怪,将邪祟驱赶至晁盖所在的东溪村。晁盖怒火中烧,独自涉水将石塔搬到自己的村庄,这等勇气绝不亚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大宋宣和遗事》记述晁盖劫生辰纲后,县令派遣董平抓捕。董平未抓到晁盖,却将晁盖父母绑架,准备送官处理。半路上遭遇一名自称“铁天王”的壮汉抢走了晁太公。董平后来成为梁山的五虎将之一,武功高强。晁盖能够从董平手中救回晁太公,足见他的勇武超凡。

他乐于结交义士,声望极高。在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方面,他丝毫不逊色于宋江。他气度非凡,风采出众,受到各路英雄豪杰的景仰。刘唐不远千里从山西来到梁山,向晁盖通报生辰纲的消息。公孙胜千里迢迢从蓟州前来,告诉晁盖生辰纲的押运路线。江湖中拥有如此声望和影响力的英雄人物屈指可数。

他重情重义,堪称江湖典范。刘唐夜宿灵官殿,被巡夜的都头雷横抓获后,暂时关押在晁盖家中。晁盖假扮刘唐的舅父,百般恳求,并赠予雷横十两银子,才使刘唐得以脱身。上梁山后,晁盖首先想到的就是报答宋江给他们通风报信的恩情,派刘唐送给宋江一百两黄金。《水浒传》中写的是黄金,而《大宋宣和遗事》中则是两对金钗。施耐庵大概是觉得一百两黄金比两对金钗更能体现礼数的隆重。梁山大寨刚刚建立,晁盖便安排人手前往济州大牢营救白胜。对于白胜这种有过失的人,晁盖也不嫌弃,始终关注他的长处,认同他在战场上的功劳。有人说白胜只是吴用救出来的,这说法只说对了一半。派人前往济州广施钱财,让白胜得以逃脱,是吴用具体实施,但他是根据晁盖的指令行动的。晁盖当时明确表示要设法将白胜救出大牢,吴用才说:这件事不必担心,我自有安排。得知宋江在江州即将被斩,晁盖心急如焚,立刻调集兵马,冒死远征江州,劫法场营救宋江,他对宋江的关切无以复加。宋江上山后,晁盖立即提出让位给宋江,只是因为宋江不同意才作罢。宋江想要接父亲上山,晁盖坚决支持,并提供了妥善的应对之策。在宋江遇险的情况下,还是晁盖派人接应,并将宋太公接到了梁山。白虎山向梁山求救,晁盖并没有因为宋江的情面而置之不理,反而果断地支持宋江等人带领兵马支援三山聚义对抗青州的战役。他对宋江的关心、爱护和支持,不只表现在生前,死后依然如此。宋江攻打大名府时染上大背疮,晁盖托梦指点,让他派人去金陵寻访名医安道全医治。种种事例表明,谁还能说晁盖的义气不是感天动地呢?

他秉持正义,疾恶如仇。成为了梁山泊首领后,晁盖一改王伦时期滥杀无辜的做派,而是仅针对官员却不扰乱百姓,只劫富户不劫贫家。当梁山将领们第一次下山劫取富商财物时,他特别告诫他们万万不可这样做。在晁盖的领导下,梁山泊的主要打击对象是欺压百姓的恶霸地主。攻打州府时,梁山好汉们开仓收钱,除了供养梁山军马之外,还会分给百姓一部分。说晁盖是梁山事业的奠基者,不仅仅因为他最早来到梁山,而是因为他在领导道路上做出了与王伦截然不同的选择。王伦在梁山,充其量只是一名土匪,只有晁盖到来之后,梁山才有了明确的政治路线和正确的指导方针,才代表了正义的事业。晁盖强烈的正义感,还体现在他对梁山形象的维护上。得知时迁在祝家庄偷鸡,他愤慨地说:“我们梁山好汉,自打火并王伦后,便以忠义为本,对百姓行善积德。一个个下山行事的兄弟,都没有堕了梁山的名声。新老上山的兄弟们,一个个都有豪杰的光彩。这厮二人用梁山好汉的名义去偷鸡吃,连累我等受辱”。如果不是宋江等人劝说,几乎就要处死与时迁同行的杨雄、石秀。

事实上,智取生辰纲恰好是对晁盖秉持正义的一种证明。晁盖出身富户,衣食无忧,施舍不尽的钱财,以他的经济状况,根本没有必要冒着性命危险,去触碰蔡京的逆鳞。既然如此,那么劫取梁中书的钱财,政治意义和思想意义必定大于经济意义,他的意图是打压贪官的嚣张气焰,夺回贪官们的非法所得。有人说晁盖等人劫走的生辰纲并没有发给百姓,而是自己分了。我们清楚地看到,晁盖上梁山后,把抢劫所得的生辰纲连同自己家里的钱财都拿出来供公众使用。如果把晁盖当作匪徒来看待,那就太不了解他了,那无疑于盲人摸到象腿,只以为那是根柱子。

晁盖英年早逝,由于他在梁山事业中至关重要的地位,与他有关的话题有很多。

一个话题是:晁盖的籍贯

晁盖是郓城县人,这一点毋庸置疑。《水浒传》和《大宋宣和遗事》中均有记载。所不同的是,《大宋宣和遗事》记载他是郓城县石碣村人,而《水浒传》则记载他是东溪村人。长久以来,郓城有一种说法,认为晁盖是郓城城南晁庄人,晁盖智取生辰纲后迫于朝廷追捕,才举族迁到了晁庄。但实际上,《水浒传》中,东溪村和晁家庄都有提到,可见两者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甚至可能是一个大村落的两个组成部分。据传,晁氏族谱中有记载晁盍,他就是晁盖。在封建时代,草寇无法入谱,因为这会损害家族声誉。修谱时采取折中办法,将“盖”字头上的草字头去掉,便成了晁盍。“盖”的繁体字,上部的确有个草字头。城南晁氏,本是北宋晁迪的后代。晁迪兄弟三人皆居东京,后来,两支依然居于东京,三支迁居任城,长支晁迪的后代迁居巨野。这一支从晁迪开始,以著名文学家晁补之为五世祖,到了十世祖的时候迁居郓城。晁氏是北宋历史上非常显赫的官宦世家,曾出过几十个进士。这样的家族,出了一个对抗朝廷的人,即使将其斩首入谱,从道理上来说也勉强说得过去。

一个话题是:晁盖与宋江的关系

晁盖和宋江是挚

原先,晁盖与宋江是亲密战友,皆在梁山大业中担任举足轻重的地位,二人互有所恩,且相互扶持。宋江刚上山时,晁盖便提议让位给他。晁天王逝世后,以宋江在梁山泊中的作为和影响,继而执掌首领之位,实属顺理成章之事。何况此前晁盖排名第二,遵照一般规则,亦可顺位继承首领之职。若晁盖无遗嘱,宋江亦将自然而然成为首领。晁盖临终前偏偏留下遗言,宣告擒得射杀他之人的将成为梁山泊之主。此事看来颇显蹊跷, bazı çıkarcılar bunu durmadan tahmin ediyorlar。有人推测晁盖对宋江为人深感厌恶,不愿其领导梁山大业。甚至有人凭空猜测,诬蔑宋江派人射杀了晁盖,金圣叹便有此说法。金圣叹还宣称,三打祝家庄、征战高唐、攻克青州之时,晁盖均欲亲自下山,而宋江却言:“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举妄动”,唯独打曾头市时明知有险,却一言不发。

金圣叹此番言论历来被许多人引用,其实他的说法有误。三打祝家庄时,宋江力主出兵,亲自分派,晁盖并未要下山。偏偏到征讨曾头市之时,宋江反倒劝阻晁盖:“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可见,谬论也足以蒙蔽部分人。这些妄加揣测之人犯下了一个共同错误,即怀着各自的立场和偏见,以己度人,凭想妄言。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山寨内讧,未曾提及的事,便自行揣测。你未曾言明之事,我便从砖缝中找出蛛丝马迹。实际上,《水浒传》的作者十分精明,驾驭能力过人,他比谁都明白,他需要着重刻画的是不得志的英雄好汉如何与占据要津的贪官集团抗争,揭露的是北宋朝廷的不作为,他抓住了这一主要矛盾。对于起义军内部,重要的是书写他们的团结一致共同对敌,而不是描绘他们的勾心斗角。有人猜想晁盖看清了宋江的招安之路,故而故意不让他夺得魁首之位。要求能够射杀史文恭之人方可执掌大权,深知宋江无此武功。从情理上分析,这一推测并非毫无道理,但晁盖内心深藏何种心事,小说并未交代,读者又怎能笃定得知?而我的直觉是,晁盖更可能更多的从报仇的角度出发,谁为老寨主报了仇,谁就是为山寨报了仇,谁为老寨主报了仇,谁便可接替他的位置。或许《水浒传》如此书写,是为了增加故事的曲折性和精彩性!

还有一点,就是打曾头市的时间问题。有人认为宋江在晁盖死后故意将报仇之事搁置一边,借口守孝百日拖延时机。事实上,宋江主张当时就发动进攻,而提出守孝百日的正是吴用。吴用如此说辞,从封建时代讲究的角度来看,也并非毫无道理。只顾一时意气,是兵家大忌。刘备为关羽发丧期间讨伐东吴,惨遭夷陵之败,便是前车之鉴。客观而论,先攻打大名府,引卢俊义上山,恰恰是为讨伐曾头市为晁盖报仇奠定了基础。

卢俊义擒得史文恭后,传位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是依照晁盖遗言行事,还是根据对梁山的实际控制权来定夺。按晁盖遗言行事,便会让卢俊义成为首领。诸位头领对此颇有微词,卢俊义本人亦不赞同。按实际控制权行事,即让宋江成为首领。诸位头领同意,卢俊义也表示认可,但有违晁盖遗言,宋江也同意。彼时宋江当真有意让卢俊义执掌首领之位,因为这样才是实现先主遗言名正言顺的做法,况且卢俊义威望甚高,有利于日后顺利招安。只是有些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宋江,无论如何都觉得不顺眼。即如金圣叹这样的文学评论大家,亦言《水浒传》独恶宋江。这是由于金圣叹的封建立场所决定的,他对农民起义恨之入骨,不相信宋江这样的人会有忠义之心,全然不顾《水浒传》作者塑造宋江为忠义化身的意图,硬要把宋江说成奸滑小人。《水浒》称赞宋江,他便说是反话。依照这样的逻辑来看待问题,那就无从说清楚了。

那时,如果宋江接掌首领之位,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但他并未接任。为了平息众将领劝其做寨主的想法,他自己提出了一个主意,便是抓阄,宋江和卢俊义,一个率军攻打东平,一个率军攻打东昌,率先破城的则成为山寨之主。最终,宋江率先攻克敌城,此时他才成为山寨之主。

一个话题是:为何晁盖不在一百单八将之列

梁山一百单八将是梁山泊起义的主体力量。梁山大业的创始人晁盖不在其列,不免令人深思。如果说《水浒传》“屏晁盖于一百单八人之外”,这个“屏”字说明作者是有意的。但换个角度看问题,梁山好汉排定座次时,晁盖早已升天,座次排的是活着的人,人死了,自然也就不用排了。如此说来,那《水浒传》的作者就不是有意排除晁盖。

《水浒传》将晁盖刻画成这样一个开创梁山大业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或许不是凭空杜撰。同时也要看到,梁山泊起义的首要领导,无论是史实还是小说故事,都是宋江。史书中有宋江起义的记载,却无晁盖起义的记载。《水浒传》中宋江始终是一位串联各路人马的关键人物,也是一个有思想、有谋略、有统御之术的人物,无论是笼络人心还是带兵打仗,他都有杰出的表现。《水浒传》初名曾为《宋江传》。以宋江为核心的故事,自然要把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样才顺,才好写。如果把晁盖始终放在第一位,那,宋江往哪里摆呢?还有,《水浒传》从头到尾都在宣扬忠义,而主张招安的宋江,才是这种“忠义”的化身,而要和大宋皇帝做个对头的晁盖,则很难体现那样的忠义。

我们不妨这样理解,晁盖这个不列一百单八的人,实际上居于一百单八之上,虽然这个位置比较虚,但地位很高,象征意义很深。晁盖被称为“天王”,这个称谓,意味着把他看成佛教的广闻天王。广闻天王在印度是财神,晁盖的劫官分财、仗义疏财与之相似。广闻天王在中国唐代以后被尊为军队的保护神,晁盖生前死后保护着梁山军团,这也有共同点。晁天王升天后,所有的人不都为他守孝,梁山关键当口,都在祭祀他,这应当有祈求他保佑山寨众生之意在。

其实,《水浒传》中晁盖这种不在众将之列的情况,在《大宋宣和遗事》中正是宋江的情况。人们常说“来时三十六,去时十八双”,这个三十六,在《大宋宣和遗事》和诸多元杂剧中,都不包括宋江,却包括晁盖。九天玄女给的天书上写得分明,这三十六人,归宋江统领。三十六人是将,三十六人以外的宋江是帅,都归宋江领导。只是到了《水浒传》里,似乎宋江和晁盖对调了,宋江成了一百单八的第一个,而晁盖成了一百单八以外的一个人,但一百单八人全都仰望他。知道这些,我们就可以大胆地说,《水浒传》中晁盖不在一百单八之列,并不一定是作者有意排斥他或低看他。如果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