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2024-05-0904:40:59综合资讯0

此文约 2300 字,阅读时长 约 5 分钟

无论古代高鼎《村居》中放纸鸢的少年,还是今日三月绿地嬉戏的儿童,这项古老的娱乐休闲活动在不同时代始终是春日郊游的必备内容。放风筝不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休闲方式,更记载着人类与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联系,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放风筝活动背后的生物多样性价值。

放风筝,观赏自然。©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放风筝的历史文化传承

放风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最初是作为军事通讯和气象观测工具使用的。随着时间推移,放风筝逐渐演变成一种儿童游戏和民间风俗。在现今中国,放风筝仍是小学语文课本的经典教材,深受民众喜爱。

上图:印度“桑格拉提节”(Makar sankranti) 节日的放风筝庆祝活动。图片来源:britannica.com

除了中国,放风筝也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融入不同的文化背景。印度放风筝是一种庆祝传统往往与重要节日相关,如泰姬陵节和独立日。现代印度,放风筝仍然十分流行。每年1月14日的“桑格拉提节”(Makar sankranti)是印度的传统风筝节,以庆祝丰收为主题。这天,印度民众会释放风筝表达喜悦。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有一种特殊的放风筝用线——“manjha”,由玻璃或金属制成,非常锋利,在放风筝比赛中被用于割断对手的风筝线。

上图:2016 年伯克利风筝节,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的码头热闹非凡。摄影:Shannon Badiee (CC BY-SA 2.0)

日本的风筝活动常被用于庆祝儿童的成长和健康,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泰国放风筝被称作“ว่าว”(wao),也是受欢迎的文化活动,甚至有专门的放风筝节,民众齐聚放飞风筝。

放风筝与自然环境

放风筝通常需要开阔的空间,如草原、海滩或公园,这些自然环境的开放性令人心旷神怡。这样的活动能够促使人们亲近自然、欣赏美景,同时唤醒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视。春日万物复苏,鸟语花香不断,人们在放飞风筝的过程中,往往会留意到周围的植物、昆虫和鸟类,从而加深对生物多样性的了解和尊重。

上图:2002 年印度尼西亚的一枚带有放风筝图案的邮票。

科学研究也表明:这种亲近自然的行为有助于降低抑郁症的发病率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 执行秘书长曾专门针对“抑郁症日”发表讲话,鼓励公众走近自然,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放风筝所需的材料也反映了人们的自然观和创造力。不同的时代和地区都有不同的放风筝材料和技巧,展现了各地人民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利用。有些地方使用传统材料如竹子、纸张和绳索,有些城市则采用现代材料如塑料和轻质材质。这些多样性体现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同运用方式,以及对美和新意的追求。

上图:题为《风筝》。是著名的西班牙画家和版画家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Goya,1746–1828)的一幅油画。戈雅被公认为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最重要的西班牙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如宫廷肖像、历史画、风俗画和政治讽刺作品。这幅画大约创作于 1777 年至 1778 年间,是为西班牙王室制作的一系列挂毯画稿之一。这幅画描绘了当时一群年轻人在河边放风筝的情景。画面中的人物衣着华丽、笑容满面,展现出一种青春的活力。这幅画是戈雅早期的作品,风格轻松活泼,与他后来的那些黑暗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它反映了画家对当时西班牙社会繁荣景象的乐观态度。图片来源:公域/网络

对于孩子们来说,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和家人一起放风筝。我仍清晰地记得童年的一幕:在一个宁静的春日周末,一家人齐聚在院子里,阳光穿过树枝洒在地上。父亲坐在长椅上,手里拿着细长的竹竿,教导着年幼的两个孩子如何制作风筝。我们全神贯注地观察父亲的每一个动作,迫不及待地想动手尝试。父亲轻声解释着每一步的操作,他用小手拿着剪刀,小心地剪下一片片彩纸,然后用糯米纸制作的胶水将它们粘贴在竹竿上。不一会儿,一个简单精美的风筝逐渐成形。随后,父亲带着我们几个小家伙亲手把风筝送上田野上的天空,我们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虽然物是人非,但时隔多年,那一幕仍然深深地定格在记忆中,成为心底最美好的珍藏。

上图:由日本着名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繪製的木刻版畫《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之女性,孩子的風箏被卡在樹上》,創作於1795年,現藏於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這幅畫描繪的是江戶時代(1615-1868)的一幕:一個小男孩的鳥形風箏被卡在樹上,他站在樹下,焦急地看着這個被困的大鳥風箏。而兩名女子站在他身旁,正嘗試分散他的注意力,其中一人用手輕拍他的肩膀,另一人則在他耳邊說著什麼。畫面中,樹下的小男孩翹首樹上,兩位女性則形態各異地看向男孩,生動地捕捉了孩子與大人之間的情感互動,展現了日常生活中的溫馨場景。葛飾北齋以簡潔的構圖和細膩的描繪手法,向觀者傳達了對親情與關愛的表達,也讓觀者感受到了一份溫馨與和諧。

走在春日的户外,當我們仰望天空時,常常能看到各種各樣的風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許多風箏的多樣化設計以各式各樣的動物為原型。無論是展翅翱翔的老鷹,還是步履不停的蜈蚣;亦或是目光銳利的貓頭鷹,以及憨態可掬的小甲蟲……這些動物形象的風箏在空中自由翱翔,不僅給人們帶來了視覺上的愉悅,更將人們與自然世界緊密相連,呼應著人類與動物之間深厚的感情紐帶。

上圖:位於杜拜烏姆蘇蓋姆區海灘上的“風箏海灘”(Kite Beach),因其受歡迎的風箏衝浪和滑板運動而得名,這裏也是放風箏的好去處。圖片來源:Lxs(CC BY-SA 4.0)

參與放風箏的人們不僅可以增強對自然環境的關注,也能意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例如,在某些地區,放風箏活動可能會與當地环保部門和环保組織合作,宣傳保護野生動植物的信息,或是募集資金來支持保護項目。这类放風箏的活動本身,也是良好的意識提升和籌資活動,促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意識的提高。

本文僅代表資訊,不代表平台觀點。

歡迎轉發(請註明來源)。

整理 | 王芊佳

審核 | Maggie

排版 | 綠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