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是什么意思,赶集是什么意思简单答案

2024-05-0905:06:10综合资讯0

尽管教室里气氛沉寂,我们仍沉浸在范仲淹《岳阳楼记》的豪迈意境中,校园外却是一片阳光明媚、繁花盛开、绿树成荫的秋日美景。正在王老师抑扬顿挫地讲解时,学校的广播传来了一则令我们错愕的消息。

“今天上午的课暂时取消,各班组织学生去校外赶集。”

教室顿时炸开了锅,同学们的议论声此起彼伏。原来,附近几个村庄有意在学校附近开办一个集市,但人流量稀少。于是,村里“老谋深算”的长者起了歪主意——让学生们在集市上“撑场面”。

这个主意实在荒诞可笑。集市要想兴旺起来,需要吸引商贩和顾客,而不是靠一群没有购买力的学生凑数。这些权衡并没有影响我们的兴致。冲出教室,我们兴高采烈地沿着街道向集市奔去。

集市上,货摊稀疏,大多是售卖早餐的,如热气腾腾的胡辣汤和香甜的豆粥。我们早早吃过早饭,自然对这些美食无动于衷。况且,作为农村的孩子,我们的零花钱有限,这也让我们打消了消费的念头。

附近村民也对这个集市兴致寥寥,他们或是羞涩地观看,或是端详着自己微不足道的钱币,脸上写满尴尬。集市很快就陷入了冷清,卖剩的稀粥只能再打包带回,喂猪了。

看着满怀期待的村民,我的心头涌上一丝悲哀:他们本想发展村庄经济,建设一个农贸市场,但物资匮乏和管理经验不足阻碍了他们的计划。

街上游荡着一群衣着单薄、面容憔悴的村民,他们不过是些“陪衬”,身上的钱财寥寥可数,甚至连最基本的物品都无力购买。他们也只敢在周围转转,连远一点的村民都很少见。

就这样,每逢阴历的3、6、9日,我们又被驱赶着去“凑热闹”,但集市始终没能兴起。村民们的不甘心最终被失望淹没,胎死腹中的梦想就此破灭。

在众多赶集的村民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卖莲蓬的妇女。她身材中等,面容姣好,颇似我的母亲。她的叫卖声中带着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莲蓬!莲蓬!五毛钱一斤。”

很快,一群孩子围了上来,一边掏钱付账,一边在挑选大个头的莲蓬。妇女收钱找零的手法娴熟,一车莲蓬很快售罄。

她喜笑颜开地拉着板车离开集市,眼神中流露出满足和快乐。她是集市上唯一的受益者。

我剥开一粒莲子放入口中,浓郁的香气沁人心脾。那种齿颊留香的滋味,至今难忘。

那天是礼拜六,我把剩下的莲子小心翼翼地装进书包,带回家送给母亲。父亲已故,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我非常心疼她。

我想象着母亲吃到莲花籽后的喜悦,她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