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丁是什么意思,鸿儒白丁是什么意思

2024-05-0905:06:43综合资讯2

《陋室铭》是一篇唐代铭文,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历来受到好评。然而围绕这篇文章,存在诸多“疑问”与争论。

例如,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否为刘禹锡;“金经”和“素琴”该如何解释;《陋室铭》在流传过程中,是否存在谬误;以及文中“白丁”一词的解读。

其中,“白丁”一词的解释引起了网络上的争议。有人认为,作者在歧视“平凡之人”,因此要求将《陋室铭》从语文课本中移除。

下面总结关于《陋室铭》的疑点以及学术界的解读,并尝试探讨“白丁”一词的含义,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更多探讨。

目前,《陋室铭》相关的疑问共有四点:

  1. 作者是谁?
  2. “金经”和“素琴”的准确解释?
  3. 《陋室铭》是否存在流传中的谬误?
  4. 刘禹锡对“白丁”的态度如何?

关于《陋室铭》的作者。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否认为刘禹锡所作。

上世纪七十年代,吴小如、卞孝萱等学者指出,《陋室铭》系“托名伪作”。理由包括:该铭文从未收录在刘禹锡个人文集中;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提及崔沔创作了《陋室铭》。

在民间,刘禹锡一直被认为是《陋室铭》的作者。但北宋欧阳修、刘昫等人驳斥了这一说法,认为作者是崔沔。南宋后期,《古今集成》首次署名刘禹锡。清代,《陋室铭》被选入《古文观止》,自此作者为刘禹锡的说法广为流传。

吴小如等学者认为,该文作者既非刘禹锡,亦非崔沔,而应为无名氏。鉴于该问题至今未有确切解答,不再深入探讨。

《陋室铭》中的“素琴”和“金经”如何解释?不少注释将“素琴”解释为未经装饰的琴,“金经”为用“泥金”书写的经书。

有学者指出,“金经”实指佛道两家的普通经书,并不一定是“泥金”书写而成。“素琴”也不是普通的“未装饰”之琴,而是源于一个典故。

相传,晋代诗人陶渊明不善弹琴。每逢客人来访,便取出一张没有弦的“素琴”,假装演奏娱宾。唐代诗人常以“素琴”典故入诗。

如李白诗中“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白居易诗中“素琴欲弄半无弦”,皆指未上弦之琴。由此可知,文中“素琴”实际上是“无形之琴”。

明白这一点,也就解决了关于《陋室铭》的第三个疑问:

文中是否存在流传中的谬误?

以往的解释中,不知有“素琴”典故。有人认为,“可以调素琴”与后文“无丝竹之乱耳”相矛盾。

有人怀疑原文在流传中出现了讹误,“无丝竹之乱耳”应为“有丝竹之悦耳”。实际上,解开“素琴”之谜,这个疑问也就迎刃而析了。

<img image_type="1" img_height="400" img_width="600" mime_type="image/pn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7d9c160cbd604199a6826f8cc5392d4c~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15022203&x-signature=chNUy9sjOx%2BijSiaO3yzy8pXpgU%3D" web_uri="tos-cn-i-qvj2lq49k0/7d9c160cbd604199a6826f8cc5392d4c" alt="

王维在阐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之前,已描绘其陋室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由此可见,其所居之处荒凉幽寂,“无白丁”的含义或可重新理解。

在“谈笑有鸿儒”诗句后,王维以数句描绘了陋室的虚景和实况。他自称在陋室中“隔空弹琴”,“无丝竹之乱耳”。

根据上下文,王维所言的“鸿儒”应是基于想象。这些“鸿儒”的出处何在?皆源于那些“佛经”“道典”。

由于他独处陋室,只能以典籍为伴,阅读书籍即与书中作者进行思想交流。所读经典乃“鸿儒”所著,故“往来无白丁”。

若“白丁”亦写成如此经典巨制,那“白丁”也会成为“鸿儒”。因此《陋室铭》作者提出“往来无白丁”,并非轻视“平民”。

值得注意的是,《陋室铭》的作者可能并非刘禹锡。无论诗中“往来无白丁”是否带有轻视平民之意,都与刘禹锡无关。

作品的真正作者,第一个具有权威性的说法来自颜真卿的“崔沔说”。而刘禹锡为作者的说法,最初来自民间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