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容止》记载:“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嵇延祖即竹林七贤之一嵇康之子,体魄健壮,聪慧英俊,与他人相处时仪态格外突出。此后,“鹤立鸡群”便成为形容他人仪表或才华卓尔不群的成语。
从成语出处来看,它本意是赞美个人。赞美是一种品格,但前提是需保证被赞美者不会因赞美而感到不适,因为赞美往往建立在贬低他人基础之上,将他人作为衬托背景。此情况下,被赞美者成为鹤,而他人变成鸡,难免会产生不满。
从实际场景来看,野鹤入鸡群也颇为不易。野鹤个体高大,毛色鲜明,视野开阔,而家鸡体格小巧,目光狭窄。野鹤可能会无意踩到家鸡,而家鸡抬头仰望,只能看到野鹤的屁股,难免会成为它们的笑谈。野鹤作为群体外来者必定会面临排斥,因为家鸡数量众多,掌握话语权,野鹤便会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沦为异类。
野鹤的命运一半掌握在鸡群手中,一半掌握在自己手中。它可以选择展翅高飞,寻觅适合自己的天地,也可以忍辱负重,与鸡群和睦相处。如果既不愿离去,又不能屈服,便会引发各种问题:知鹤者怜悯其遭遇,不知者嘲笑其奇葩,最终评价可能是“怀才不遇”,也可能是“性格怪异”。
现实社会也是如此,人与人存在不同,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难免出现“鹤立鸡群”现象。鹤只能做出两种选择:飞离鸡群,或者忍受一切,融入鸡群。倘若既不愿舍弃现有群体,又不能屈从于他人,便会衍生出更多的故事。善解鹤意的者,会为其遭遇担忧,不解者会嘲笑其多愁善感。评价中,怀才不遇还是相对温和的说法,更常见的说法是“个性鲜明”。
故有古语云:“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人生十字路口的选择十分重要。
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成语涵义:鹤入鸡群,是鹤迷了路?还是鹤没有意识到自己并非家鸡?如果鹤明知自己不是鸡,却仍甘愿加入鸡群,那它一定是一只神经错乱的鹤,这样的可能性极小。鹤需要在自身寻找原因。鸡群中,家鸡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评价一切,展现了家鸡的常态。如果家鸡能跳出自身的思维和认知限制,那它们就不再是家鸡了。
这样回过头来看“鹤立鸡群”的含义:鹤立于鸡群, 需要改变自己的认知,而不是一味责备鸡群不理解自己。鸡理解鸡,鸡不理解鹤,这是正常的。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寓意着入乡随俗。在人类社会群体中,合群非常重要。但合群并非简单地融入某个群体,而是要慎重选择要融入的群体。因为“鹤立鸡群”的故事,如同孔子所说的“道不同,不相为谋”。没有共同的语言和追求,相处在一起只會徒耗精力,毫无益处。
也还有其他解读方式。例如鹤立于鸡群是孤独的,如果经过时间的磨炼,鹤学会了孤独和忍耐,必定能适应鸡群的生活。鸡群也会逐渐习惯这只孤傲的鹤。
不知为何,突然感到一丝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