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兽类中,绝大部分都拥有尾巴。令人费解的是,唯独类人猿(包括人类)以及猿类中的一部分成员缺失了尾巴。尽管类人猿与猿猴同属灵长目,后者却拥有长长的尾巴,甚至有些猴子可以通过尾巴悬吊在树上。那么,为何人类和某些猿类没有尾巴呢?
要探寻人类为何没有尾巴,不妨先设想一下人类若有尾巴的情景。仔细思考,尾巴的存在并不会影响人类的生存。人类需要尾巴来做什么呢?再三思索,带条尾巴貌似也派不上什么用场。
而且,尾巴的存在会带来一些不便,比如睡觉时可能会压着尾巴;行走时不知是将尾巴翘起还是耷拉着好;翘起尾巴消耗体力,耷拉着尾巴则会妨碍行走;如厕时,有了尾巴可能更加不便。由此可见,有尾巴不如没有。
这恰恰解释了人类无尾的原因:无用的器官只会成为累赘。既然是累赘,何必保留?这是生物体进化的一个基本原则。
对于绝大多数动物而言,尾巴起到的主要作用便是平衡身体。比如猫和猴子在跳跃时,尾巴能起到掌握平衡和缓冲降落速度的作用。再观察一下恐龙和袋鼠的行走方式,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尾巴对身体平衡的重要性。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尾巴还有另一个重要功用,那就是驱赶蚊虫。因为动物的后半身大多是嘴巴和前肢无法触及的部位,而长长的尾巴则可以轻松防止蚊虫的叮咬,例如马、牛、狗、老虎等。
人类和某些猿类已经不再需要尾巴的这些功能。因为人类已经能够直立行走,而大多数猿类都会半直立行走。即使是早期的森林古猿,在树上也主要是靠四肢抓握攀爬前进,这种行走方式已经完全不需要尾巴的平衡作用。更重要的是,人类和猿类都进化出了长长的双臂,有些猿类如黑猩猩、大猩猩等的前臂甚至比后肢还要长,可以轻松地伸到身后驱赶蚊虫,因此也不再需要尾巴的功能。
既然不再需要尾巴,那么就会退化吗?答案是肯定的。这是生物机体进化的基本原则。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在于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生物会根据自然环境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进化。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说”也阐述了这一道理:对生物适应环境有用的方面会继续进化,而无用的方面则会退化或消失。比如人类的阑尾,本是草食动物消化纤维用的,对人体几乎没有任何作用,所以已经退化得很小了。同理,对于人类或某些猿类来说,已经不起作用的尾巴也在逐渐退化。在人类的身体上,目前尾巴的痕迹还剩一点点的尾椎骨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