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读音近期引发争议,不少昔日规范读音竟悄然成为“错误”,而昔日屡屡读错的字音却成了正确。许多人质疑“是否学了个假学”。
语言文字作为人们社会交往的必不可少工具,其使用中难免出现误读习俗。例如,“给排水”中的“给”字,现常读成“gei”,而正确读音应为“ji”,意为“给予”“供给”。
随着社会发展,语言发音也在不断演变。一人误读或许无伤大雅,但多数人皆误则需要考虑改音,即所谓“约定俗成”。“说客”中的“说”字,许多人可能读作“shuì”,但目前已更正为“shuō”;“粳米”中的“粳”字,多数人会读作“jīng”,但现应读作“gēng”。汉字读音的改动并非近期才开始。1987年,“呆板”(ái bǎn)曾变更为dāi bǎn,以遵循大众习惯。
对于某些汉字读音的重新定义,笔者并不反对,但反对将一个字的不同读音强行合并为一个读音。例如,“骑”字,tiě jì是古代发音,如“一骑红尘妃子笑”;qí则是动词读音,如“骑兵”。其他类似名词词义的全部读作jì:轻骑、车骑、骠骑。而现行规定“骑”字仅有一个读音qí,取消了jì音。笔者认为,应保留两个读音,在不同语境下读出不同发音,方能语义明确,各得其所。
荀子言:“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不宜。”语言通过约定俗成而做出改变,能更便捷地进行人际交流,利大于弊。例如,象棋保留了“车”的另一读音“居”,让我们了解了古人将车喻为行路居所。汉字正音应遵循规范,尊重古语,顺应大众,正本清源,却不可流于俗套或迁就。许多人难以正确发音平翘舌、鼻音,权威部门从未因此考虑简化。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新闻源自国家语委发布征求意见稿,尚未成定论,但网友的担忧也反映了他们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