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迷航镍矿,深海迷航镍矿怎么获得

2024-05-1102:08:40综合资讯0

外交动向与中美关系走向

近期,中美高层再次举行了一场意义重大的外交会晤。9月16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事办主任王毅与美国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欧洲小国马耳他进行会晤。

此次会晤与前几次美国高层官员访华不同,更类似于今年5月的中美维也纳对话。当时,王毅主任与沙利文在奥地利维也纳进行了两天共八小时的会晤谈话,阶段性总结了中美今年上半年的种种矛盾,并实现外交破冰,为下半年美国一系列高层访华以及中美关系的缓和奠定了基础。

此次马耳他会晤同样是在欧洲第三方国家进行,双方同样进行了两天的多轮会晤。会晤的目的也是对前段时间的中美外交成果进行阶段性总结,为后续的中美关系缓和打下进一步的基础。所以此次的马耳他对话很有可能也会成为中美关系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

中美沟通与台湾问题

在马耳他会晤中,中方向美方提出了明确意见。王毅主任特别强调,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要求美国方面必须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落实不支持“”的承诺,并同时要求美国尊重中国人民的正当发展权利,正视中国发展所遵循的必然历史逻辑。

马耳他会晤刚刚结束,美国参联会主席米利就在近日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表示,他认为中国希望在本世纪内达到或超过美国的军事能力,但美军将继续秉承里根总统“以实力寻求和平”的理念进行现代化升级并持续遏制中国。这样的表态显然不符合中美马耳他会晤的精神,也背离了缓和中美关系的初衷。

中俄高层会晤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完中美高层对话之后,王毅主任还将赴俄举行中俄第18轮战略安全磋商。一些人认为,这种“先美后俄”的外交安排可能是中方在利用与俄罗斯的关系向美国施压。

这种猜测并没有事实依据。中国外交政策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不会在与一国的外交中针对第三国,更不会利用一国来影响与另一国之间的外交。

中美缓和的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马耳他对话中中方提出的意见都是中国的合理关切。如果美国尊重中国的发展权利与主权领土完整,停止消极做法,那么中美两国才有望实现真正的缓和,让两国关系长远的走下去。唯有改正美国自身的错误,才能避免中美再度缓和失败。

美国方面应当认真考虑中方的意见,不要强行解读中方的外交行程安排,并采取积极措施缓和中美关系。修改后内容:

米利在讲话中展现出对中国军事实力的傲慢轻视,认为美国对中国的军力可能过于高估,并且认为美国当前与中国没有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在“竭尽所能避免大国战争”。

在一番嘲讽和自夸之后,米利提及,但他警告称,如果中国试图“武统台湾”将“犯下严重的战略错误”。

这种态度令人质疑美国当前与中国的外交缓和是否具有诚意,如果美国一直以这种态度对待并如此臆测中国,中美之间确实已经没有什么可谈的了。

作为台湾的主权拥有者,中国一直强调和平统一,反对任何“以武力夺取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土”的行为。就在9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两岸融合发展的新政策文件,涉及两岸通商、文化认同等方面,如果中国的目的是通过武力取得台湾,那么如此大费周章地开展经济与文化建设似乎不合逻辑。

反而是美国方面一直在不断炒作台海冲突论,甚至利用岛内一些“反动分子”破坏两岸通商,阻碍两岸融合,影响中国自身的和平统一。真就事论事,美国才是那个想要在台海动武,引发台海冲突的力量。

对此,我们还是劝告美国放下自己的傲慢,睁开眼睛看看今天的中国。中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区域拒止/反介入能力,美国想要通过炒作“武统”来创造军事介入机会,根本不可能。

如今已经是一个新的时代,美国再用上个世纪的眼光来看待中国,注定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如果不想自己的一世英名成为笑话,米利最好还是多看看时势的发展,正视中国的合理诉求,同中国一道推动政治解决,避免中美真的在台海兵戈相见。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美国参联会主席除了在台海问题上发表无脑言论之外,近期还有另一番耐人寻味的举动——他突然又将2月份的中美气球事件翻了出来,并对外确认中国的清白。

9月17日,米利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对外表示,今年2月份被美国击落的中国无人飞艇并没有收集情报,也没有将任何情报传回中国。米利还首次公开确认,这艘飞艇并非计划飞过美国本土上空,而是计划前往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附近,但由于高空风向影响,飞艇孱弱的发动机不足以在自身的高度逆风飞行,所以被迫失控误入美国上空。

米利的这番发言相当于为气球事件“定性”,将其定义成了“迷航事件”,与中国在事件发生后对外给出的公告一致,算是还了中国一个“清白”。

在此前,美国政府也曾经宣布过被击落的中国飞艇没有进行“间谍侦察”活动,但是始终没有明确这一飞艇究竟是刻意前往美国还是误入美国,以至于美国媒体仍旧不断炒作这一事件。

如果美国方面不再改变口径,曾经导致中美关系跌入低谷的气球事件应该就此告一段落,不会再有后续了。美国愿意承认这一事件的基本事实,已经说明美方希望将此翻篇,不再令其影响中美两国的外交关系发展。

只不过米利在一些颜面问题上仍旧没有松口,坚称这是一个中国“间谍飞艇”,而非气象飞艇,以至于哥伦比亚电视台的记者马丁都疑惑地对其询问:“这是一个间谍气球,但它没有在从事间谍活动?”很显然并不明白米利想要表达什么。

美国联邦调查局至今拒绝公开气球的残骸,显然也是在维护美国自己最后的一点面子,怕残骸展出后被人认出其中的民用气象设备。

而之所以挑选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公布消息,则可能和近期的中美局势有关。在中美两国经历一段频繁的外交互动之后,两国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降温,反而因为与中美科技战等问题愈发紧张,美国可能希望通过这一消息释放一些积极信号,以进一步推动中美两国的关系缓和。

<img image_type="1" img_height="856" img_width="1200" mime_type="image/jpe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ebb83bb4

9月14日,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诺对媒体表示,美国可能会根据《美菲联合防务协议》寻求进入更多的菲律宾军事基地。在此之前,八月末路透社援引巴丹群岛省省长卡伊科及两名官员透露,美国军方正在研究在菲律宾最北端的巴丹岛开发一个“民用港口”,并且已经与菲律宾方面展开谈判,而这一港口距离台湾不到200公里。

菲律宾目前已向美军开放4个军事基地,其中就包括与台湾距离不足400公里的吕宋岛北部基地,这已引起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和中美关系的急剧恶化。如果菲律宾进一步允许美国控制巴士海峡这一咽喉要道,中菲关系势必面临新一轮紧张局面,南海局势也将受到牵连。

观察者网9月18日的一篇专栏文章认为,菲律宾这一系列挑衅行为表明,小马科斯正在“扮猪吃老虎”,先示弱后发力,企图从中国获利并坐地起价。

除了挑衅和坐地起价之外,菲律宾还试图试探中国,押注中菲贸易不会受到影响。

菲律宾贸易与工业部部长帕斯夸尔在9月13日陪同小马科斯出席米尔肯研究所亚洲峰会期间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表示,菲律宾希望继续增加国内镍矿加工产值,生产电动汽车正极的前驱体材料,甚至直接在菲律宾生产动力电池。

他指出,菲律宾90%的镍矿出口到中国,中国生产的电动车电池中有相当一部分使用了菲律宾的镍。他并不担心中菲领土争端会影响两国贸易,而是认为中国会以中菲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和利益为重,继续与菲律宾保持贸易往来。

菲律宾的这种自信令人匪夷所思,认为能在侵犯中国主权的情况下中国不会做出反制,任由中菲贸易继续发展。

事实上,中国在领土和国家安全问题上始终保持强硬立场。一旦菲律宾触及中国的红线,必然会招致反制。

针对菲律宾将巴丹群岛作为砝码的做法,中国并非没有任何反制手段。虽然目前各方默认巴丹群岛的主权归属于菲律宾,但由于殖民时代的遗留问题,巴丹群岛实际上存在争议。

历史研究表明,在1900年美国与西班牙签署的《美西割让菲律宾偏远岛屿条约》中,西班牙明确只承认割让北纬20度以南的菲律宾领土,并不承认位于北纬20度以北的巴丹群岛是其领土,反而根据1895年日本与西班牙签署的殖民地划界条约将其归属于日据台湾。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日本向中国归还台湾及其附属岛屿主权,从法理上将巴丹群岛的主权一并转交给中国。这一过程有清晰的法理依据和历史脉络。

在1947年民国政府提出的南海十一段线主张中,便明确将巴丹群岛的法律地位界定为不确定。新中国成立后基本沿用这一定义,并逐渐形成后来的南海九段线和十段线主张。

在中菲关系相对稳定的时期,这些争议问题都被深藏在外交工具箱中,作为“备用武器”。而一旦菲律宾将巴丹群岛转交美国,中方便可以对此提出异议,通过谈判手段重新确定巴丹群岛的主权归属。

对此,菲律宾必须三思而行。不断挑衅和试探中国并不是菲律宾谋利的良策,只会消磨中国的耐心,最终使自己陷入被动局面。在南海问题上,美国无法拯救菲律宾,只有菲律宾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挽救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