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是九年级下册,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电子版

2024-05-1103:30:46综合资讯0

23.出师表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通晓文义,积累重要词语和句式。

2.认识文章结合叙述和议论、寓情于理的写作特色。

3.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教学反思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故事脍炙人口,传颂千古。诸葛亮的文采和谋略令人倾佩,他所写的《出师表》是三国时代以来的“表”文杰作,文章文笔朴实诚挚,文采斐然,受到后人的钦佩,正如陆游在《书愤》中所写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又如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所说“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背景简介:诸葛亮感恩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情,出山辅佐刘备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三分天下。刘备称帝后,封诸葛亮为丞相。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临终时将国事托付给诸葛亮,并嘱咐儿子刘禅:“你与丞相共事,应当像对待父亲一样”。后来,刘禅尊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逐渐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驻守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由于刘禅昏庸无能,诸葛亮在出师伐魏之前,忧心忡忡。于是,他在临行前上奏此表文,对刘禅进行告诫和劝勉。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提出朗读中的疑难词句,教师组织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解答。

2.在朗读的过程中,结合课文注释,通晓文义。

3.教师说明文言书面语的特殊现象。

【古今异义】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社会地位低下,见识浅薄;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②由是感激(古义:感动激励;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④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一词多义】

①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深追先帝遗诏(遗留)

②效:恐托付不效(效果)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功效)

③所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

④以: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以光先帝遗德(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对文意的理解,划分文章层次。

明确: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从当时的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

目标导学三:把握重点,理清脉络

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明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作者反复强调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其他两条虽然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相关。因为刘禅是一个昏庸的君主,容易被小人蛊惑。如果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状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而亲贤是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听”,实际上是要听取贤臣的意见,万不可“塞忠谏之路”,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刘禅“亲之信之”,结尾更劝说刘禅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也是亲贤的意思。

目标导学四:细读课文,交流讨论

1.文章主要是向后主进谏,为什么开篇却从蜀国形势谈起?既然“益州疲弊”,为什么要出师伐魏?

明确:文章开篇以蜀国局势谈起,展现出一派危在旦夕的景象。如果在这样的处境下不能挽救局势,蜀国将会灭亡,后主刘禅也会遭殃。在这种危机的情况下,“侍卫之臣,忠志之士”,他们不忘先帝遗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是可以期待的。在这个基础上,诸葛亮提出了三项治国建议。

“益州疲弊”是指蜀国在三国鼎立中处于不利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用五年时间做了准备,主要措施有:①与吴国结盟;②加强内政建设;③平定南方的叛乱。由此可见,出师伐魏的时机已经成熟。

2.文章由劝谏转入自述经历,表面上看与出师无关,但仔细推敲后,可以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样做有哪些好处?

明确:这样写,首先是表示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诚,二十一年来辛勤奔走,都是因为感受先帝的“殊遇”。先帝已经“崩殂”,自己也应当“报之于陛下”。这样的表白合情合理,容易打动刘禅,取得信任,以防远离之时,小人妄进谗言,离间君臣而坏大事。追述先帝“不以臣卑鄙”,而“三顾”之举,也是启发刘禅能像其父一样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由谏君突然转入述己,使文章另辟蹊径,起伏有致。

3.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为什么要在文中多次提及先帝遗诏?

明确:意在提醒后主认清局势,希望他广开言路,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他反复提及先帝遗诏,也是希望能勉励后主。

目标导学五:赏析表文,学习写作手法

本文是如何将论述、抒情和叙述融为一体的?

明确:全文以论述为主,在论述中融入了叙述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辞恳切,说服力强。叙述,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论述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目标导学六:拓展延伸,展示个性

你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

明确: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诸葛亮知恩图报、忠心为国。他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远是后代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