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相对原子质量m n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2024-05-1104:03:39综合资讯0

(绪言)

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与物理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的产生。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释放热量、发光、变色、释放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 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 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 绿色粉末的碱式碳酸铜在加热后的变化:①绿色粉末变为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6. 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如造纸、制瓷、烧瓷器,发明很早,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空气)

1.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现象:①红磷(不可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②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包括:①红磷不足,氧气未完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未冷却至室温即打开弹簧夹。

2.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约为:氮气78%、氧气21%(氮气与氧气的比例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空气属于混合物。

4. 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常见的气体污染物有SO2、CO、NO等。

(水)

1. 水在地球上分布广泛,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十分有限,地面淡水量不足总水量的1%,且分布不均。

2. 水的污染主要来自①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 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4. 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实验中常加入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使用的电流为直流电。

(O、H、CO、CO、C)

1. 氧气: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态氧为淡蓝色。

氢气: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为干冰。

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称沼气。

2. 金刚石(C)是世界上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具有强吸附性,焦炭用于冶炼,炭黑添加到橡胶中可增强轮胎的耐磨性。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巨大,原因在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差异较大,原因在于:分子的组成不同。

生铁和钢的主要成分都为铁,性质不同的原因在于:含碳量不同。

3. (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使用制氢发生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使用向上排空气法;难溶或不溶于水,使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小,使用向下排空气法;CO、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CO2、N2(NO)只能用排水法。

4. ①实验室制氧气: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差异,先让氮气蒸发,剩余液态氧。

②实验室制氢气:常见的是锌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

(不可用浓硫酸和硝酸,氧化性太强,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氢氧化物;不可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不可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不可用铜,不反应)

工业制氢气的原料:水、水煤气(H2、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4)

③实验室制CO: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不可用浓盐酸,产物气体不纯,含有HCl;不可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进行)。工业制CO:煅烧石灰石。

5. 氧气是一种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 (黑色)碳和氧气的反应: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 (黄色)硫和氧气的反应:在空气中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产生蓝紫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

③ (红色或白色)磷和氧气的反应:冒白烟,生成白色固

② 检验:

  • CaO[CaCO3] + HCl → CaCO3 + HCl

③ 鉴别:

  • 可燃性气体:
    • H、CO、CH4:观察燃烧产物
    • H、O、CO:用点燃的木条
  • [(H、CO),(O、CO),(CO、CO2)]:石灰水

④ 8、酒精 C2H5OH,又名乙醇,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 CH3OH,

醋酸又名乙酸,CH3COOH,与碳酸盐相似,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⑤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

  • 煤,被称为“工业粮食”
  • 石油,被称为“工业血液”
  • 天然气(气体矿物燃料)
  • 煤(固体矿物燃料)
  • 氢气(理想燃料:来源广泛、放热量大、无污染)

⑥ (铁)

  1. 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延展性和展性好,导电和导热。
  2. 生锈: 铁与氧气和水相互作用形成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Fe2O3(红棕色)。
  3. 防止生锈的方法:
    1. 保持表面洁净干燥。
    2. 涂上保护膜:
      • 刷油漆
      • 涂油
      • 镀上其他金属
      • 化学反应形成致密氧化膜
  4. 分类:
    • 黑色金属: Fe、Mn、Cr
    • 有色金属: 除上述以外的金属,如 Cu、Zn、Al
  5. 合金: 由金属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具有金属性质。 铁的合金: 生铁(含碳量 2%~4.3%)和钢(含碳量 0.03%~2%)。
  6. 炼铁:
    • 设备:高炉
    • 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 原理:还原剂一氧化碳与铁的氧化物反应,还原出铁。
  7. 导电性: 银 > 铜 > 铝
  8. 耐腐蚀性: 铝、锌在空气中形成致密氧化膜;铜与水、氧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锈;钛耐腐蚀性强。

⑦ (溶液)

  1. 特征: 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2. 饱和度:
    •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加入溶质或升温后形成。
    •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加水或降温后形成。
    • 熟石灰对温度例外:升温溶解度减小
  3. 分离方法:
    • KCl 和 MnO:过滤
    • NaCl 和 KNO3:结晶
  4. 对同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浓度高于不饱和溶液。
  5. 冷却饱和 CuSO4 溶液析出的晶体化学式为 CuSO4·5H2O。
  6. 溶质:
    • 碘酒:碘
    • 盐酸:HCl
    • 石灰水:Ca(OH)2
    • 食盐水:NaCl
    • 氧化钙(溶于水):Ca(OH)2
    • 三氧化硫(溶于水):H2SO3
    • 胆矾(溶于水):CuSO4
    • 医用酒精:CH3OH

⑧ (组成与结构)

  1. 分子和原子:
    • 分子: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可保持化学性质)。
    •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 原子结构: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 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3. 纯净物:
    •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包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单质,可能有混合物,但不可能是化合物)。
    • 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 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不同元素组成的)。
    • 含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含氧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但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
  4. 化学符号和式:
    • 元素符号:代表一种元素和一个原子。
    • 化学式:代表一种物质,其元素组成,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5. 物质组成:
    • 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碳:原子
    • 非金属气体单质、共价化合物、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分子
    • 离子化合物:离子
    • 氯酸钾微粒:K 和 ClO4
  6. 元素种类和性质:
    • 种类: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 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7.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
  8. Ne、HF、H2O、NH3、CH4

⑨ (质量守恒定律)

    • 各物质质量总和
    • 元素种类和质量
    • 原子种类和数目
    • 原子质量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