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利机长观后感,

2024-05-1401:05:11综合资讯0

萨利机长观后感

2009年1月15日,前美国空军飞行员切斯利·萨利·萨伦伯格(汤姆·汉克斯饰)执飞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从纽约飞往北卡罗来纳州。但飞机起飞爬升过程中却遭遇加拿大黑雁撞击,导致两具引擎同时熄火,飞机瞬间失去动力。经过评估后,萨伦伯格机长意识到无法到达附近的任何机场,于是果断决定于哈德逊河河面进行迫降。最终,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生还,萨伦伯格机长也因此成为一名伟大的英雄(资料图/图)

迫降过程中,萨伦伯格机长在紧张中报错了航班号,但哈尔滕管制员给予了冷静正确的指示,极大程度上保证了飞机的顺利迫降。

23F的乘客、作家兼电影人戴维·桑塔格目睹了发动机冒出的火焰。他刚参加哥哥的葬礼,搭乘1549航班回家,在飞机下降时,他祈祷道:“上帝啊,请不要让我们家在一周内失去两位亲人啊!”

在迫降20小时后,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布什致电萨伦伯格机长,聊了几句,最后问道:“你不会是得州人吧?”足见布什对家乡得州的喜爱之情。一个半小时后,奥巴马也来电祝贺,并邀请萨伦伯格机长参加自己的就职典礼。萨伦伯格机长提出要求,希望机组成员及家人都能参加就职典礼,得到了新总统的应允。

在事发的第一周,萨伦伯格机长每天都能接到350个采访请求,随后还收到了超级碗、奥斯卡奖和各种电视节目、名流聚会的邀请,一时间成为现实版“比利·林恩”。

萨伦伯格机长13岁时,在NBC看到关于基蒂·吉诺维斯惨案的报道。吉诺维斯是一位住在纽约皇后区的28岁女子,在一个晚上遭到殴打和强奸,但周围38个人目睹她的求助却袖手旁观,最终导致她死亡。萨伦伯格机长事后认为,这场报道夸大其词,但他当时就在心中发誓,如果遇到类似的求助,他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助对方。

萨利机长观后感

2009年1月15日下午,搭载着150名乘客(加上机组人员共155人)的全美1549航班,从纽约拉瓜迪亚机场起飞。(资料图/图)

萨伦伯格机长在3点27分10秒4的时候发现了十几只大鸟,当时1549航班离开地面大约95秒。四架飞机本来很快就要完成自己的任务,萨伦伯格机长也准备在晚上赶回家,向妻子和女儿们道晚安。三天前,即2009年1月12日,为了避免妻子惊醒,他清晨5点半就出门工作,甚至没有与妻子洛丽吻别。每个月,他都会在外出差18天左右。

很快,加拿大雁群就出现在飞机面前,并猝不及防地纷纷撞上飞机,几乎遮挡住了整个风挡玻璃。有些鸟还直接冲进了发动机的进气道,瞬间化成血浆,血腥味和焦糊味也随之弥漫到驾驶舱内。萨伦伯格回忆,当时的场景就像希区柯克的惊悚片《群鸟》一样。

接下来的故事,电影《萨利机长》进行了生动的呈现。机长做出了正确的决定,飞机在208秒内迫降在哈德逊河水上。很快,几艘渡轮和纽约市政部门就完成了救援,包括五位机组成员在内的155人全部获救,其中五人重伤。

萨伦伯格机长是一位严谨、内敛、理性的人,整部电影中最为激动人心的部分不到五分钟。该电影根据萨利的自传《最高职责》改编,采取了类似机长洗冤记的主线,以闪回的方式呈现迫降的场景,同时对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的调查进行了略显夸张的刻画。

萨利机长观后感

电影《萨利机长》海报(资料图/图)

萨利机长观后感

飞机升空95秒后,意外遭受群鸟袭击,两台引擎全部失灵。(资料图/图)

在自己的书中,萨伦伯格并没有对调查进行过多着墨,而是讲述了更丰富的故事,涉及了亲人、幸存的乘客、优秀的同行,以及自己的空军生涯、经济状况和精神重建。他以亲身经历,讲述了近30年来民航事业的变化,以及他本人对航空安全的长期关注。

这本书由畅销书作家杰夫·扎斯洛参与撰写,提升了戏剧性,也平衡了萨伦伯格身上英雄与凡人的两面。不幸的是,杰夫·扎斯洛在2012年因车祸去世。

电影中没有展示的是,当萨伦伯格发出紧急呼救信号时,他在紧张中报错了自己的航班号。但34岁的塔台管制员帕特里克·哈尔滕做出了正确的反应。他克制地提出最合理的选择——返回拉瓜迪亚机场,只回应呼救,并没有讨论飞机面临的危险情况。

哈尔滕用词简明扼要。通常,管制员需要询问飞机的基本信息,例如飞机上的油量、人数等,但他没有多问,尽量不打扰萨伦伯格机长。

“这些年驾机飞行经历过的一系列事件和经验,在我的脑海里飞快地闪现。”萨伦伯格写道,他做的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选择迫降在哈德逊河时,他想到了停泊在河上的“无畏号”航空母舰。

“无畏号”现在被改建成博物馆,几年前萨伦伯格在参观时就注意到河上的摆渡船和救援船只。这些资源以及附近的警察和医护人员,在未来的救援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鸟击后大约130秒,3点29分21秒,哈尔滕指挥萨伦伯格转向右转,降落在泰特伯勒机场。萨伦伯格拒绝了这个提议,坚持降落在哈德逊河,从提出降落在泰特伯勒到否定这个想法,他只用了22秒时间。

哈尔滕坦言,当时他认为自己会是与那架飞机通话的最后一个人了。他想到1996年遭到劫持的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961班机,飞机在印度洋迫降,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员幸存。1549航班越来越低,最终在雷达上消失,仿佛坠毁了。

萨伦伯格机长的故事非常符合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但实际上它也体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机组、地面人员和救援人员都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萨利机长观后感

<img src="https://www.huirenwang.com/1/大幅度修改后文本

管制员哈尔滕因起初不知晓飞机平安迫降而情绪低落,陷入自责。他形容那种痛苦仿佛被大卡车撞击,直至一位同事告知他飞机上的乘客状况尚可,他才稍感安慰。此次事件对萨利拯救了哈尔滕。

约在迫降四个月后的五月初,萨利收到了从河道打捞出的物品,四个大纸箱装满复原后的各种物品。其中一本夹着他的幸运纸条,上面写着:“宁愿延迟,也不要事故。”

萨利机长观后感

这个抉择成为电影戏剧冲突的根源。片中萨伦伯格机长仅用35秒(根据全国运输安全委员会裁决)判定在临近的哈德逊河上迫降。(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迫降后,萨利立刻变身万人瞩目的英雄,成为美国精神的象征。他有时会收到不署名的请他喝一杯的来信,信封内夹着五美元。在餐厅或超市,会有陌生人走上前来,含泪感谢他。还有一位女士写信告诉他,这次迫降抚慰了当地人“9·11”的创伤。

萨利推测,“他们对1549航班如此强烈反应,是因为它恰好在公众情绪低迷时发生。”当时,美国陷入两场战争,经济衰退,民众忧心忡忡。他的自传与迫降同一年出版,他收到了上万封工作邮箱邮件,个人邮箱邮件5000封,Facebook上有63.5万粉丝。

萨利的生活从此面目全非。他常在半夜醒来,认真思考那次迫降,反思是否有更好的选择。头几周,他拿书或报纸,看几秒钟,就会想起1549航班。

萨利依然置身于一个娱乐至死的世界。迫降事件被多家电视台直播报道,第一周他每天接到350个采访请求,后来又收到超级碗、奥斯卡奖和无数电视节目、达官显贵的邀请。他俨然成为现实版的比利·林恩,所幸的是,他拯救生命的道德困境比之无关紧要。

萨利机长观后感

左边是萨利机长本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但萨利很清楚:“这些活动的举办者,以前是根本不会理睬我们的。”

迫降当晚和第二天,萨利接受了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密集质询。他只睡了两个小时。

迫降20小时后,即将卸任的布什总统打电话给他,聊了几句,就问他:“你不会是得州人吧?”在小布什看来,老家得克萨斯的什么东西都好。一个半小时后,奥巴马打来电话,讲话比较正式,邀请他参加就职典礼。萨利提出要求,希望能带上机组人员及家属,获得了新总统的应允。

如果没有迫降事件,萨利可能平平淡淡地按程序退休,领着缩水2/3的养老金,做点生意补贴家用。他在一年前成立了一家咨询公司,想把航空业的安全经验推广到其他行业;他也买了商业地产,但租客决定不再续租。

萨利的崇高品质几乎淹没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福祸相依,他做出壮举,才有资格讲述自己的故事,大家才了解到主流价值观背后的故事。

1951年,萨利出生在得州丹尼森的郊区,全名切斯利·萨伦伯格。佩兰空军机场就在丹尼森附近,喷气式战斗机时常轰鸣掠过,当地人视之为荣耀。萨利五岁萌发飞行梦;六岁时仿照飞行英雄林白的“圣路易斯精神号”,制作头一架飞机模型;11岁时第一次乘坐客机。

16岁时,父亲满足萨利的愿望,把他介绍给库克先生学习飞行。父亲在二战中是海军军医,崇拜飞行员,战后开牙科诊所;库克先生在战时担任民用飞行员的飞行教员,后来从事播洒农药等通用飞行业务。飞行课每小时九块钱,父母交六块钱飞机使用费,三块钱学费,萨利为教堂打扫卫生自筹

1967年4月3日,萨利第一次飞行,与库克先生一道飞了30分钟,并在那一年取得了私人飞行执照。

父亲热爱生活,有时会关上牙科诊所一天,叫孩子们旷课,举家去达拉斯旅行。但他有时又觉得自己“恐惧”,一直遭受抑郁症的折磨。1995年底,他在78岁高龄时举枪自尽,没留下只言片语。萨利自责没有尽早正视父亲的痛苦,因此格外珍视生命,与人为善。

在2009年的《时代》杂志百大人物中,萨利排名“英雄与偶像”第二位,仅次于第一夫人米歇尔。那一年,他拒绝了共和党提出的竞选国会议员的邀请。

2010年3月,担任民航飞行员30年后,萨利执飞最后一次航班,目的地还是夏洛特。1549航班部分机组人员、乘客及家属在那里聚会。有旅客把自己的家人一一介绍给萨利;一位年轻的女乘客告诉他,自己准备怀孕了。

比预定的65岁早了几年,萨利退了休,有时在CBS担任航空专家。他评论的内容包括马航MH370和德国之翼9525航班的两起空难。

在众多感谢邮件中,萨利欣喜地发现了库克夫人的来信。也许是因为常年接触农药,库克先生患了癌症,已经在2001年去世。在信中,库克夫人写道:“如果库克还活着,他对你所做的不会感到任何惊奇。”

萨利机长观后感

[美]切斯利•萨伦伯格 杰夫•扎斯洛 著,《最高职责》,杨元元 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9月版(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