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老人的阅读答案,

2024-05-1405:01:01综合资讯0

情系生态 传承人文
《青山不老》寻根记
重点关注统编语文
《青山不老》选入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本,引发教学界咨询。本文脉络清晰,呈拐弯抹角之态,源自一则新闻稿的偶然写作。
从新闻到文学,再到课文
担任记者期间,笔者亲赴晋北采访植树造林功勋人物高富,记录了其率领老年植树队防风治沙的感人事迹。虽无成稿计划,作者敏锐意识到此事的价值,建议当地竖碑纪念。
此后,高富事迹被写成新闻稿,刊登于《光明日报》。1987年,笔者在新闻业务研究著作《没有新闻的角落》中,收录了该新闻稿,并撰写了文学性解读《无尽的敬仰》。
《没有新闻的角落》广泛流传,引起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编写人员的注意。他们选用了《无尽的敬仰》,并将其载入2006年版小学六年级课本,题为《青山不老》。
《青山不老》的文学魅力
《无尽的敬仰》体现了文学与新闻的不同:
- 侧重不同:新闻说事,文学说人。
- 表现方式:新闻以事引人,文学以人带事。
《无尽的敬仰》从新闻事件中提炼出高富的人格美,运用了“文章五诀”理论,塑造了饱满鲜活的形象。其感人至深之处在于对生命价值的理性总结。
教学建议
《青山不老》虽入选课本,但不幸的是,文章开头和结尾处关于生死的描写被删减。笔者建议教师讲授时仍应阐明原意:高富以植树为生命的意义,其精神与山川日月共存。
续写生态关注
《青山不老》的诞生离不开笔者对生态的关注,对无名劳动者的敬重。笔者近来从事人文森林学研究,作品《树梢上的中国》记录了更多人与树的故事,可作为《青山不老》教学的参考。
其中,《左公柳》讲述了左宗棠在进疆途中抬棺而行的壮烈事迹,其“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的豪情与《三国演义》中庞德之气概堪比。
(作者:梁衡,著名作家,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
出处:
《中国教育报》2021年01月11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