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由来

2024-05-1602:21:22综合资讯1

寒食节由来始末

寒食节的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禁火节”由来已久。春秋时期,“禁火节”演变为“寒食节”,以纪念晋国名臣介子推。

相传,晋文公流亡在外,臣子介子推曾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给晋文公充饥。晋文公归国后,封赏群臣,介子推不愿领受,携母退隐于绵山。

寒食节的由来

后来,晋文公亲自上绵山请介子推出山,介子推仍不愿为官。无奈之下,晋文公放火烧山,想逼介子推现身。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柳树下。

晋文公为祭奠介子推,将其葬于绵山,建祠修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以示哀悼,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自此,寒食节便流传开来。到了唐代,寒食节成为全国性的法定节日。唐代诗人张说《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描述了唐代宫廷过寒食的盛况。

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

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

斗敌鸡殊胜,争球马绝调。

晴空数云点,香树百风摇。

改木迎新燧,封田表旧烧。

皇情爱嘉节,传曲与箫韶。

随着时光流逝,寒食节逐渐融入了清明节,介子推的故事逐渐尘封于历史长河。但寒食节所承载的忠义、清廉、政治清明等价值观却得以薪火相传。

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与清明节的渊源

在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独立的节日,寒食主悼亡,清明主护生。禁火的目的在于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联系。唐玄宗时,官方将扫墓习俗固定于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两节时间相连,寒食习俗逐渐与清明叠加,扫墓活动也由寒食顺延至清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食节的主要习俗——冷食禁火逐渐淡化,清明节逐步取而代之。

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习俗种种

禁火冷食

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期间,家家禁止生火,只吃冷食。山西民间禁火通常持续一天,部分地区则坚持禁火三天。

苏轼的《望江南 超然台作》中提到“且将新火试新茶”,说的便是寒食后煮茶的情景。

祭祖扫墓

寒食节的由来

祭扫先祖是寒食节的核心活动。这一习俗在南北朝至唐前期被视为“野祭”。唐代以后,寒食扫墓成为官方倡导的吉礼之一。

寒食节,各个家族成员前往先祖坟地致祭、添土、焚香,并将“子推燕”等祭品撒于坟顶。然后用柳枝或针串起祭品,放置于家中高处,以示沾染先祖福德。

踏青郊游

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正值春天,气候宜人。踏青游玩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活动。人们尽享春光,蹴鞠、荡秋千、踏青、赏花,热闹程度不亚于清明和上巳。王维曾有诗云: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诗词赏析

寒 食

唐·沈佺期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寒食这天,家家禁火藏烟。

而诗人飘泊在外,不知道何处可以取火,

来温暖他那颗孤独的心。

寒食节的由来

寒 食

唐·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孟云卿这首《寒食》抒发了诗人在寒食节的落寞之情。

江南二月的花儿正盛,

而诗人却在这大好春光中漂泊在外,倍感凄凉。

生活贫苦,已经经常吃不上饭,

不只是因为纪念介子推才冷食,

实际上天天如此。

寒食节的由来

<

寒食

寒食野望

唐·李郢

旧坟新陇悲 Klage,
流年往昔幾度 ai.

烏鵲亂啼人靜夜,
野風吹落白棠梨。

寒食節,

古人有祭奠先祖的習俗。

所以這一天,詩人看到這樣一番景象。無論是新墳還是舊墳,

都是一片哭泣的景象,

活著的人又能禁得住多少這種悲傷呢。

烏鴉的聲音還在耳畔,

風吹起梨花飄揚,它們似乎也在憂愁。

寒食

寒食嘆

回想寒食節的本意,

是人類對大自然的敬畏、感恩,

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因為沒有火的的存在,

人類將長期處於寒冷的環境中生活,

而火具有很大的破壞力,

若不对其心存敬畏之心,

带来的将是失去生命的代价。

当然不管往事如何,人总要活着,

活着,就對未来生活有所嚮往,

所以古人在这个时候通過滅火、取新火的方式,

並舉辦很多的祭祀活動,

來鼓勵人類向着美好的明天走下去。

寒食

隨著歲月的流逝,

寒食漸漸被清明節代替。

許多傳統節日都消逝在時間中,

花朝、寒食、寒衣……都成為了記憶。

我們依然能從詩詞文賦中,

领略到千年前、百年前的寒食風味。

而這,叫做傳承…

來源:三味詩屋

【聲明:本號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號,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的目 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