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福会观后感

2024-05-1803:41:23综合资讯0

文|戈弓长

喜福会观后感

《愤怒的公牛》剧照

1980年,在事业低谷的马丁·西科塞斯应好友罗伯特·德尼罗推荐,阅读了世界中量级拳王杰克·拉莫塔的自传,由此创作出被誉为“80年代最佳电影”的《愤怒的公牛》。德尼罗荣获当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拉莫塔是出生于纽约下层街区的意大利裔拳手,天性暴戾且好斗,不仅在拳台上宣泄怒火,在家庭生活中也专横跋扈。开篇的标志性镜头为影片奠定基调:在《乡村骑士》的音乐伴奏下,围绳中挥舞拳头的拉莫塔犹如困兽,注定头破血流。1941年,拉莫塔对决吉米·里维,优势明显却莫名判负。拳坛被黑手党控制,拳手不过是被操纵的棋子,牟利工具。1944年至1947年,拉莫塔接连取胜,并娶得一位年轻貌美的妻子,但在黑手党的威逼下,他的拳王梦遥不可及。最终,他屈服于虚荣与金钱的诱惑,在1947年对阵比利·福克斯的比赛中按部就班地挨打,之后在休息室里痛哭流涕。1949年,拉莫塔毫无悬念地战胜马赛尔·瑟顿,但靠出卖灵魂赢得的拳王头衔毫无意义。这位桀骜不驯、渴望掌握命运、不受控制的男人理想幻灭、尊严丧尽,越发暴躁且多疑,他的控制欲伤害了家人。1951年,拉莫塔输掉冠军并退役,成为形单影只之人,原本满腔怒火、生机勃勃的“愤怒的公牛”沦为大腹便便、耍嘴皮逗乐的中年酒吧掮客。影片结尾,他主动与弟弟和解,面对镜子笑谈人生过往。该片并非热烈的励志赞歌,而是严肃且尖锐的社会剖析。桀骜不驯的灵魂在现实面前走向自我毁灭,最终学会与之和平共处,获得救赎。

喜福会观后感

电影《搏击俱乐部》剧照

拳击运动本质上是文明社会为暴力本能留下的合法出口。1999年上映的电影《搏击俱乐部》由大卫·芬奇执导,改编自恰克·帕拉尼克的同名小说。原著作者有感于市场上流行的女性小说《喜福会》等,却缺乏针对男性的读物,于是创作了这部雄性荷尔蒙爆棚的作品。影片一经上映便广受好评,被称为“男人一生中必看的电影”。爱德华·诺顿饰演的杰克是一位大公司的白领,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唯一的嗜好是用“宜家”家具装满公寓,过着典型中产阶级的生活。他对自己的人生感到绝望,患上严重的失眠症,并在绝症患者互助会中寻求慰藉,和患癌致使雌激素分泌过多而长出乳房的病友拥抱痛哭。杰克偶遇布拉德·皮特饰演的泰勒后,两人在街头打了一架,这让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爽快,原本压抑与焦虑一扫而空。两人创建了地下“搏击俱乐部”,来自各行各业的成员们晚上聚集在此相互搏斗。虚无感被痛苦击碎,压抑的原始本能得以释放,生命力重新焕发。昏暗的地下室仿佛男性的教堂,他们在汗水与鲜血的洗礼中获得新生,伤痕成为了认同与归属的象征。

喜福会观后感

《搏击俱乐部》海报

影片以黑色荒诞的后现代笔法,表现男性的精神危机。20世纪末,消费主义盛行,个体被消费定义,社会规定的消费欲望取代了真实需求,男性的气质被现代社会阉割。片中,泰勒说道:“你的工作和银行存款不能代表你,你开的车、钱包里的东西、穿的衣服都不能代表你,此刻搏斗的才是真实的你,你因此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与杰克的懦弱畏缩、对心仪女性手足无措形成鲜明对比,泰勒英俊健壮、放浪不羁、魅力十足。他用烧碱灼伤杰克的手背,在高速公路上松开方向盘,让杰克抛弃恐惧、摆脱物质世界的束缚,“舍弃一切,才能获得自由”。他宣称要与父亲、海明威和林肯对打,肆无忌惮地挑战一切权威与伟人。泰勒实际上是杰克分裂出来的另一个人格,是他被压抑本我的体现。当男性的暴力与破坏本能被释放,搏击俱乐部发展成庞大的反社会组织,意图推翻现存社会,摧毁文明的枷锁,回归原始的蛮荒。影片结尾,杰克扣下扳机,用自残的方式消灭了泰勒,人格重新完整。他牵起女友的手,看着眼前的大楼一座接一座被轰毁,在末日的暴力狂欢中拥抱最后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