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目击观后感

2024-05-1902:27:21综合资讯0

全民目击观后感

《全民目击》是我两刷的电影,一次为其中如山的父爱所动容,另一次则单纯为其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

在华语悬疑片中,《全民目击》堪称佳作,其悬念设置令人欲罢不能,真相呼之欲出却又错综复杂。

导演在影片中构建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案件:离异富豪林泰的明星女友杨丹遇害,林泰、司机和林泰女儿林萌萌究竟谁是凶手?尽管案情看似简单,但导演的叙事手法和悬念设置却十分高明,以检察官童涛(郭富城饰)和林泰的律师周莉(余男饰)双视角展开剧情。

影片围绕着一场场庭审,不断揭示出“证据”、“证人”、“凶手”,当真相即将浮现之际,剧情却急转直下,陷入更深的谜雾,各种悬念不断设置与揭开,可谓扑朔迷离、引人入胜。

全民目击观后感

在快节奏的剧情片市场中,《全民目击》能脱颖而出,离不开其过硬的叙事能力。新锐导演非行的执导功力在影片中尽显,斩获第五届英国万象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及“最佳青年导演”等奖项,海外和香港的发行商更是盛赞其为“一部比好莱坞还要好莱坞的中国电影”。

一部优秀的悬疑片离不开“悬念”和“反转”,而这些又离不开合理的叙事结构。《全民目击》赢得观众高度赞誉,也得益于其堪称教科书般的叙事技巧,其中悬念设置尤为出色。

全民目击观后感

什么是悬念?

悬念的定义有很多。美国剧作家威路特将悬念比作埋藏的种子,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情感的,最终的爆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悬念。

这个定义比较抽象。而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则认为,悬念是紧张和疑问的结合,甚至创造了“希区柯克式”的变焦镜头来展现类似的情绪。

《电影艺术词典》中解释,悬念是通过在剧作中设置悬而未决的矛盾现象,利用观众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期待而营造的一种心理状态。

简单地说,悬念就是引人发疑问,但又出乎意料。出色的悬念必定伴随着“紧张感”和“期待感”。

在《全民目击》中,悬念无处不在,而这些巧妙的悬念设置正是这部影片成功的关键。

全民目击观后感

这是常见的悬念设置手法:信息不对等,即剧中角色所掌握的信息与观众并非一致。这种信息差让观众产生紧张和疑问,从而产生悬念。如何体现出这种信息不对等,则需要依靠电影的叙事技巧。

首先是叙事线索;前面提到,《全民目击》有两条叙事线索:检察官童涛的视角和辩护律师周莉的视角。两人对案件的看法不同,对林泰的怀疑程度不同。两条线索并非平行展开,而是在各种矛盾中互相交织、前后推进,相互填补。

这种“补丁式”的叙事方式让观众极具代入感。影片中,我们经常看到庭审中突然出现反转,然后在随后的插叙中了解到反转的原因。

全民目击观后感

比如,第一次庭审中,原本是证人的司机突然变成“凶手”,并在周莉的审问下连声认罪。周莉和观众都以为这就是真相。然而一段视频中,林泰又变成了有铁证的“凶手”,这符合童涛检察官的猜测。在随后的庭审中,案件再次翻转。但视频的来源在起初并没有交代,直到周莉调查时才慢慢揭晓。

信息不对等就在这里。虽然有两条叙事线索,但关键的信息并没有及时提供给观众,甚至剧中人物之间也存在信息差。对于观众来说,了解真相只能“管中窥豹”;当司机、林泰相继成为“凶手”时,一方面是对观众悬念的缓解,另一方面也在不断释放被“扣押”的信息。

其次是叙事视角;这是相对容易理解的。摄像机视角(观众视角)、剧中人物视角和剧情主观视角是不同的。电影往往采用多视角叙事,这让剧情扑朔迷离,根本上也是由于信息差而产生的。

全民目击观后感

比如,林泰的视角就类似于编剧,他知道所有事情的前因后果,甚至事情的发展都按照他的“计划”进行;童涛和周莉的视角则是有限的,他们需要一点一点地了解事情的真相。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猜疑和取证,以及错误的引导,让整个事情更加一波三折;而观众表面上跟着“摄像机”的“上帝视角”,但实际上在导演的安排下,也成为了另一种“限知视角”。在制造信息差的给观众带来一种心理反差,这足以产生各种各样的悬念。

全民目击观后感

最后是叙事结构;《全民目击》的故事安排十分巧妙,采用典型的非线性叙事,不刻意关注故事情节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而围绕着“释疑”展开,谁是凶手的疑问贯穿始终,层层悬念由此铺开,观众被牢牢抓住。

比如,周莉根据一张暧昧照片将司机锁定为“凶手”,但因为一个视频,周莉和童涛都将矛头指向了林泰。林泰被捕时留下的“龙背墙”一词,才让真相慢慢浮出水面。谁是凶手?照片视频从何而来?林泰为何要说“龙背墙”?一系列的疑问牵动着观众的心。

这种多层叙事结构中,故事本来的矛盾并不重要,而剧中人物在不同层次、不同视角下产生的情感和行为变化才是最大的看点。

全民目击观后感

观众很容易被影响。

当庭审剧情开始时,观众期待着一番精彩的唇枪舌剑。然而在第一次庭审中,童涛指控林萌萌犯罪后,国内知名辩护律师周莉却非常沉默。面对法官的询问,只是不反对。

观众的期待落空了。这种违背观众常规期待的“反常剧情”也是设置悬念

全民目击观后感

在电影《全民目击》的第二场庭审中,一段神秘的匿名“监控视频”适时出现,重燃了观众的期待。一系列巧合仿佛有意吊胃口——视频下载进程缓慢,开庭被迫延期;视频播放屡屡失败,终在播放后自动消失。这些层层操作,成功激发了观众的强烈好奇心。

这种吊胃口的手法并非《全民目击》独有,它在悬疑和喜剧等各类作品中都广泛使用。

周星驰、徐峥和沈腾等喜剧大师,就善于运用这种手法。观众可以在他们的作品中轻而易举地找出典例。

全民目击观后感

与此相对,“闪回”是一种在场景中插入另一场景的手法,通常用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从严格意义上讲,闪回并非叙事技巧,更接近于剪辑艺术。

《全民目击》多次采用闪回手法,通过快速切换画面在不同叙事视角间转换。这一目的是为了突出观众容易忽视的细节,并借助人物梳理情节脉络。

这种手法带来的悬念更多体现在观感上。比如在第二场庭审中,童涛激怒林泰,林泰承认自己是凶手后,画面高速闪回,叙事视角迅速切换到周莉身上。这种转换从另一个角度为观众展示了新的“悬念”,使案情显得不再那么简单。闪回让观众同时从不同视角了解事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信息差,形成了新的悬念设置。

全民目击观后感

综合而言,《全民目击》的悬念设置牢牢抓住了观众。抛开内容和主题不谈,仅从叙事角度来看,其高密度的闪回镜头和多层叙事视角在当时电影界堪称一项重大创新。

能够做到叙事线多而不乱,在错综复杂的悬念中将故事清晰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同时兼顾悬疑电影中常被诟病的逻辑性,也正是《全民目击》获得高口碑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