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读后感300字

2024-05-1902:33:51综合资讯0

关于《关雎》的结尾诠释,有两种不同见解:
一则认为,男子未能如愿娶得窈窕淑女,末尾两句所绘只是他的一场幻梦。此说流传甚广,认为诗意更为悠远含蓄,让人产生无限遐想。毕竟,相知相慕却不得相守,情意朦胧而难以把握,永远是世间最令人神往。那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的情怀,才是最美、最令人心动的。现实生活并非梦境,一旦情缘落地成真实,柴米油盐、俗事纷扰如蛛网般缠绕,便会磨蚀最初的良辰好景。正所谓"君子远庖厨",更有孟子邂逅发妻箕坐于地而怒喝求离之举,足见即使高士贤达也难免被现实羁绊。人们往往期许人生停留于初见美好的时刻,心中藏着那个窈窕可人的影像,宁愿在梦中辗转反侧,寤寐思服。
而另一种阐释则认为,男子最终抱得美人归,而诗末的钟鼓之声便是实实在在的婚庆欢歌。笔者更倾向于此说。从诗句本身来看,男子的爱慕之情层层递进:初见惊艳,辗转难眠,寤寐思服,琴瑟静好。可见他并非一见钟情,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循序渐进。从最初的牵肠挂肚、夜不能寐,到主动出击、展现琴艺,吸引女子注意并树立好感,体现了一个男子发乎情、止乎礼的君子作风。他既不纠缠拖沓,也不强取豪夺,而是坦荡爱慕、以德服人,先以朋友身份与女子相处,赢得其信任与好感,最终情投意合、鼓瑟齐鸣。这是一段多么美好纯粹的感情,始于心动、终于人品,没有世俗的污浊干扰。君子配淑女,情投意合,灵犀相通,堪称完美。
笔者认为,《关雎》的真义并非单纯的男欢女爱,而是一种正向的力量。它传递的是对人生、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一种社会的传承。它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力量,一种普照于整个社会的,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美好的境界,而非仅仅停留于一对男女的情爱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