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半年总结

2024-05-1902:37:27综合资讯0

时隔许久,终于再次更新文章。换了工作后也搬到了新城市,前期花了较长时间去适应新的环境和团队。以下将分享我半年的求职经历以及对现在工作的思考,欢迎各位进行交流。

首先介绍一下我的背景:本科出身,二线城市小厂背景,一名普普通通的设计师。

于 6 月通过艰难的面试,拿到一线城市一家硬件大厂的 offer。从年初开始面试,每周大约有 5 次面试。期间经历过了各种罕见的二面、三面和终面。除了年龄和空窗期之外,我的面试难题还包括表达能力。表达不够自信影响了说服力。

关于口吃的问题,我个人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我是面试官,很可能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再说说年龄的问题(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仅谈我自己)。翻阅我之前的面试问题复盘,可以发现我在面试中遇到的问题几乎没有重复的,涉及范围从开发知识到产品设计逻辑再到团队运营。询问过后端和开发的朋友,他们也表示不会。很多问题只有在具体的业务场景中才会遇到,或者只有开发大佬才能解决。如果我回答不出来,就会让人觉得我水平不够(猜测,如果年轻 2-3 岁可能不会遇到这些问题)。

这些问题也带给了我许多写作的灵感,并在寻找不懂的问题时补充了自己的知识点。在此,我要感谢遇到的每一位面试官。

在多次复盘中发现,我在不太友好的环境下获得一些面试机会的原因,除了自己的作品集内容合理之外,还有自媒体带来的关注。这引起了别人对我的好奇,想要在面试中了解我的水平。

有利也有弊。在面试中,我经常被问到:"你会不会在工作时间做影响力?"许多公司实际上并不喜欢这类求职者,主要担心这会耽误工作时间,而且有些主管不喜欢这类有主见的下属(担心不好管理,我确实也比较有主见),但反过来,我现在所在的团队只有一个设计师,因此需要一个能够自己拿主意的设计师,这也是我找到现在工作的原因之一。

我的空窗期大约有半年。从面试量和 offer 数量来看,空窗期越长,面试量和 offer 数量呈负相关。

很多面试和 offer 都会因为空窗期超过 3 个月而泡汤。可以说,在当前的环境下,对求职者的包容度越来越低。

根本原因无非是:

  • 根本不缺人,只是筛选标准罢了。
  • 人力资源无法判断你的水平太差还是有其他原因找不到工作,万一招进来不合适自己要背锅。
  • 长时间不工作的大概率不缺钱,从公司的角度无法拿捏你,万一要加班,你一气之下就辞职了,重新招人又得两个月,时间项目等成本等不起。

关于空窗期,我个人不建议造假,真诚即可,表现出自己有能力和积极找工作的态度。其实,大多数的人力资源也是人,都能理解,多少都会给一点机会。

最近在工作中,我开始应用 AI,主要用于 logo 绘制和代码学习,下面分别阐述一下。

在 AI 绘制中,更多的是参考一个方向。即使是 Midjourney 的出图质量也不稳定,只能用来开发一些思路和方向。

对于设计需求不大或低端的场景,直接使用 AI 绘图完全可行。这对低端设计师或名气不大的设计师来说会带来致命打击,而对于有一定名声或高端的设计师来说,AI 绘画可以提供更多的思路,是一个很好的助手。

最近在研究一个"线下家政服务的产品"。由于不懂代码规范和基础知识,经常遇到错误无法解决。向朋友咨询的话,一方面比较麻烦,我写代码的时间要么在晚上要么在早上,反馈肯定慢(毕竟生活节奏不一样,不看全部代码的话可能也不会知道正确的答案),只在这一点上,GPT 确实帮了很大的忙。

由于这是我第一次自己搭建产品,也没有专业的产品来协助,除了搜索查询之外,我也依赖 GPT 来提供思路。由于 GPT 的信息并不全面,还会编造一些看似合理的假信息,所以在筛选信息时我需要区分信息的有用性和合理性,其时间成本不亚于自己的思考成本。

反向思考,GPT 确实可以提供一些思路,增加可行性方案。

关于 AI,最后补充一句个人感受:AI 不会彻底取代人,但擅长 AI 的人会取代不擅长 AI 的人。

AI 只是工具,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即可。

搬到超一线城市后,生活节奏明显加快,每天匆忙上班下班。从上班到下班接近 12 个小时,真正用于生活的时间(除了双休外),每天只有 3 个小时左右。

再说说周末。碰巧遇到两对合租还擅长做饭的夫妻,时常会蹭邻家的饭菜。也不能白吃,会买些菜,收拾碗筷等。也会抽时间打扫卫生,整理一下屋子。小区里还有草坪和晾衣杆,可以晒晒鞋或衣服,除除螨虫。

每个周末都会抽一天去图书馆,上海这边经常去的主要是东馆和上海市图书馆。

上海市图书馆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家老旧医院,因为要进入浏览区需要像病历本一样的读书证,而且上海市图书馆还保留了以前的看书或报纸的木桌子,很少有电源,还是比较有老上海的风味。

比起市图书馆,东馆更现代化,容纳的人更多,元素也更多,还有更多的电源。我非常喜欢东馆出售的文创用品,在设计上,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搭配起来很有创意,在色彩上也很舒服,功能性上也是多功能使用的:比如,手机带可以挂手机、当充电线,还可以当皮尺。还有各种元素的文创衣服,龙啊,山河图等等。

除了上面说的,最近还陷入了无尽的新项目中。

最近刚看完《月亮与六便士》,很多东西不是很理解。比如书名,为什么是月亮和六便士?如果是说月亮代表梦想与想象,六便士代表的是生活。那问题来了,为什么被跟踪记录的男主角前期会突然选择成为一个艺术家,到最后死去也没有给出解释,这可能是我个人没有原著的问题,希望有书友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其实就是交互设计精髓,这本书有 500 多页,本身高度也高。在内容上,是一本纯交互方向的知识库,理论足,但需要读者耐心去看和复盘,只有对交互方向感兴趣的才能看完。

说完书,再说说代码如何学习。每个人的方法不同。我个人是先画页面,然后直接写代码,不会的立马查询 W3chool,如果还是查不到,就问问 AI 的意见,一套流程下来基本就没啥问题了。而且通过直接写的话,减少了枯燥的学习时间(主要是我看视频会困,不太适合我)。

这里讲一下我为什么学习代码和交互。每个人适合的方向不同,我学习设计的初心就是:"产品是要给用户使用的"。并不是认为视觉不重要,而是认为产品始终是一个用户实现目的的"工具"。而代码可以帮助我更加清晰地理清内容的层级和交互逻辑,还有业务场景。

关于"一只鸡腿"这个账号,创建了半年左右。观察了其他设计类的运营号,无非是专业向卖课的或生活向的内容,日常会有接一些广告。见过营利的,就是像 58 那种,但那个应该是团队运营的账号,个人很难比得上团队。

我现在的想法是都做,只做专业向的话内容会比较闷和理论化,还有个原因就是自己知识比较浅薄,很多知识都有空缺,学识和认知比较浅薄。生活向的话,相对比较轻松,就写写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更多个人思考,穿插少量实务经验。我的目的是激发读者的思考,同时希望能够带来一些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