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2024-05-1902:51:55综合资讯0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叹国难,西楼远眺

黄昏时分,我登上金陵城西楼,眺望远方苍凉的秋景。

万里夕阳西下,江水浩荡,大地辽阔无垠。这种壮丽的景象,却无法驱散我心头的忧愁。

中原沦陷,簪缨流散

自金人入侵以来,中原大地生灵涂炭,权贵们四散逃亡。国破家亡,何时才能重见天日?

看着眼前的夕照,我不禁悲从中来,忍不住想请悲风将我的眼泪吹拂到扬州。

译文

独自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靠着栏杆,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看着远方万里夕阳垂落大地,波光粼粼的大江奔流不息。

中原战乱四起,官吏勋贵四处逃散。何时才能收复失地,安定天下?

将自己的热泪托付给悲风,希望它能将我的哀思带到扬州前线。

注释

金陵:南京,南宋都城。

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靠着栏杆,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收:收复国土。

倩:请。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鉴赏

登楼远眺,抒发感慨,是历代文人雅士的惯例。朱敦儒登临金陵城楼,触景生情,将国破家亡之痛融入笔端。

全词以一句“金陵城上西楼”开篇,奠定了凄凉落寞的基调。夕阳西下,江水奔流,营造出一种壮阔而萧索的意境。词人在此境中观秋色,自然生出悲凉之感。

下片直切国事,抒发亡国之痛。中原沦陷,北宋宗室和贵族纷纷逃亡。国破家亡,填词人忧国思乡之情不禁溢于言表。

词的结尾看似平淡,却内含深意。词人请悲风将自己的眼泪吹拂到扬州。扬州是抗金前线,是国家危难之所在。词人虽身处金陵,却心系前方,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全词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动人。朱敦儒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爱国情怀,为后世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佳作。

创作背景

靖康之难后,金人侵占汴京,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虏,北宋灭亡。朱敦儒仓皇逃离故土,避难金陵。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期间登上城楼所作。

作者简介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词人。有词三卷,名《樵歌》。与苏轼、辛弃疾并称“宋代三大词人”。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