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

2024-05-2205:46:40综合资讯0

一、三马乱槽

随着“高平陵之变”平息,司马懿虽掌握了曹魏大权,但忠于曹魏的势力并未坐以待毙,很快“汝南三叛”中的第一叛,王凌叛乱便接踵而至。司马懿拖着衰老的身躯,艰难地平息了这第一叛,但司马懿也因此筋疲力尽,油尽灯枯。

一日,司马懿做了一个噩梦:被他杀害的王凌,还有已故的曹魏忠臣贾逵等,齐齐指着司马懿的鼻子破口大骂,仿佛随时要扑上来咬他一口,司马懿惊出一身冷汗,从梦中醒来!

庆幸的是,这只是一个梦,不是真的。但司马懿错了,从此后,这种恶梦就缠上了他,仅仅两个月后,司马懿便自感时日无多,将后事安排完毕,将权力交给了长子司马师后,司马懿溘然长逝!

曹操晚年曾做“三马同槽”的梦,即有三匹马要吞噬曹魏天下。显然,曹操的梦境成真,司马懿就是这第一匹“马”!而司马师自然是第二匹马,他没有司马懿的负罪感或内疚,否则司马懿也不会做这种恶梦。

对司马师而言,所谓三马同槽,分明是龙腾九霄——没有我父亲,曹魏能抵挡诸葛亮吗?没有我父亲,怎能平定辽东?没有我父亲……没有我父亲,曹魏早就覆灭了。

当初皇帝曹丕的脸蛋你曹丕能捏一下,我司马师就捏不得了?哪料司马师还没动手,皇帝曹芳却率先行动,中书令李丰和国丈张缉开始密谋废黜司马师,改任夏侯玄为大将军,所谓“诸曹夏侯不分家”吗。

司马师震怒,我还没对你动手,你却要让我断子绝孙。于是司马师强势反击,诛杀了李丰和张缉三族,废黜了张皇后,改立王皇后。同时逼迫郭太后:废黜曹芳,立曹冲之子曹据为新帝!

郭太后同意更换皇帝,但却表示:立曹据为帝不符合礼法。难道你们敢不承认我老公曹叡是先帝?若认,那就立曹叡一脉的宗亲为帝,“齐王曹芳之弟,明帝(曹叡)之弟”,他的儿子曹髦,已14岁,是最合适的!

司马师同意了,一个14岁的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有什么可怕的。同时他更明白,郭太后之所以力推曹髦,也是为了自己着想,你让“千里之外”的曹据当皇帝,她这太后怎么玩?就这样,曹髦登基为帝!

司马师废立皇帝,很快引发了“汝南三叛”中的第二叛,毌丘俭、文钦举兵造反,司马师不顾眼疾复发,亲率大军平叛,却被文钦之子文鸳奇袭营寨,吓得眼珠子都掉出了眼眶,虽然最终平定了毌丘俭、文钦之乱,但司马师也一病不起。

司马师明白,自己已到了生命的尽头,连忙召来弟弟司马昭,将权力全部托付给他,与司马懿一样,司马师也是被活活吓死的。就这样,第三匹“马”,司马昭登场了!所谓“三马同槽”,也就进入了瓜分果实的阶段。

二、曹髦抗衡司马师、司马昭

倘若曹操在地下有知,估计他会狠狠地抽曹丕,痛骂曹叡,却会抱着曹髦痛哭流涕,嘶吼道:这才是老子真正的曹家子孙!

继位后的曹髦,虽然年仅十四岁,但却明白如今的曹魏天下已被那三匹“马”啃成了什么样子。一方面对气势汹汹的司马师退让,授予他“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剑履上殿”的殊荣。

另一方面又与大臣们深入探讨历史问题。概括来说,曹髦强调:少康比刘邦更伟大!因为少康在夏朝衰败的情况下忍辱负重,最终光复夏朝,开创了少康中兴,其难度远超刘邦开国!

显然,曹髦这个结论是有目的的!你也可以认为,他是在逼迫群臣站队!因为曹髦是以少康自比,故而潜台词就是,支持我的结论,你就是我的人,那就跟着我一起光复曹魏!

钟会曾对司马师评价曹髦:文章才调极似曹植,武略志节颇近太祖。吓得司马师黑着脸说:真是太好了,这可真是我大魏的福气啊!实际上,司马师后悔不已!

<img image_type="1" img_height="493" img_width="745" mime_type="image/jp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3664ad32240441acb9b89dc141af0184~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15412940&x-signature=Vg1IWD5KN3m2MnI9GBvN3ma27wE%3D" web_uri="pgc-image/3664ad32240

比如,司马昭在平定「汝南三叛」的最后叛乱「诸葛诞之叛」时,便强令郭太后和曹髦,离开洛阳,跟随己方军队行动,目的是牢牢控制曹髦,不留一点空间。

公元258年,平定诸葛诞后,曹髦见司马昭权势熏天,不得已将司马昭封为「晋公」,建立「晋国」,下旨九次,而司马昭却九次拒绝。

司马昭显然比当年的曹丕玩得更深——前有曹丕之例,若今尾随,岂不是向天下昭告,司马氏要篡权?话,不能这么说,事,却必须要这样办!

在司马昭九次拒绝期间,他既办了事,也保全了自己的名声,且借机进一步削弱皇帝的权威。两年间,司马昭几乎全面完成布局。如今无论是曹髦身边,还是曹魏国土上,皆是司马昭的亲信人马!

公元260年,曹髦已成「困兽」,他知道若再坐以待毙,结局只会如汉献帝般认输吗?一个疯狂大胆的计划,开始在曹髦脑海中形成。

三、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

当年5月,曹髦召集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说道:如今,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以待毙,既然无路可走了,那我就只能以皇帝的身份,亲自去诛杀司马昭!

王经大惊,连忙劝阻。但曹髦随后说道:「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况不必死邪」!

意思是说:我已经决定了,就算死也要做,更何况还不至于死掉!

如今一提及曹髦诛杀司马昭,人们只记住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认为曹髦太年轻或太鲁莽,总之不应该,因为他随后就被成济杀害了。但可知,其实后面还有这么一句呢?尤其是「况不必死邪」(不至于死掉)!

那么曹髦的判断是否正确?当然正确!虽然曹髦只带领着宫中的仆从等「乌合之众」,但途中却无人,哪怕是司马伷率领的正规军,在看到曹髦后都吓得退走,无人敢阻拦,任凭曹髦直扑司马昭府。

唯一让人没想到的是,居然出了成济这种无脑之人。

当时的情况是,贾充也束手无策,而成济却凑过来问:「该怎么办?」

于是贾充强撑颜面喝道:「司马公白养活你们了,这事还用问我吗?」

结果成济过去就一矛刺死了曹髦,随后司马昭听闻消息后,立刻吓瘫了!因为这种在光天化日之下,杀皇上的事太骇人听闻,司马昭根本承担不起这罪名和恶名。

他最理想的途径,是让曹髦如汉献帝,而司马昭也一直在向这方面努力。哪料曹髦却来了这么一招。

那么当时的成济,就真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当然有!要知道,曹髦率领的是乌合之众,你杀皇上干什么?把这些毫无战斗力的大众杀掉,用盾牌手等围困住曹髦等,总之其他人随便杀,破其声势,想方设法困住皇上就成了!

这其实也应是曹髦所预想的结果之一,否则他不会说「况不必死邪」。也就是说,曹髦喊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后,随即亲自讨伐,是在用帝王最后的尊严,对冲司马昭的权威,把局面彻底搞乱——乱了,他才能有机会!根本就不是无脑送死或鲁莽行事。

分析曹髦之死,不能只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后面这句才是关键,可惜却被忽略了!

但不管怎样,曹髦堪称是三国时,甚至中国历史上最有血性的皇帝!曹操能有这么一位后代,也能含笑九泉了。

这同时也是为何有人总喜欢用曹髦对比刘禅的原因,一个太血性或鲁莽无脑(笔者认为,曹髦是理性的,原因本文已说完),一个太现实或称懦弱无情,差距就是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