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家长近期寄语,发现一则寄语并非家长所撰写,而是由孩子亲手书写:
“本周,我察觉到自己的性格愈加鲜明,拥有了自己的观点,产生了叛逆心理。
母亲的每一篇寄语中,表述着优点与不足。他人看来,您是一位疼爱我、呵护家人、彬彬有礼的母亲。每一篇寄语里都包含着“希望”字眼,我已遵循您的意愿行事,但似乎依然难以达到您的期望。
母亲,我想坦诚相告:若无需手机和平板电脑,我是否就不会走上那条错误的道路,就不会遭受指责、排挤和厌恶?遗憾的是,我仍无法克制对它们的渴求,但我祈愿名为“手机”之物远离我的生活。
也许经营店铺是明智的选择,但您的繁忙,似乎让您与我和弟弟疏远了不少。每次我们向您倾诉,您仿佛充耳不闻。平日里,我和弟弟在家交谈,诉说您对我们的态度,常常因此伤心落泪。
您对他人始终耐心有礼,但在面对我们时,却显得缺乏耐心,也许是过于疲劳。曾经,您倾诉着生活的艰辛,我们也竭尽所能予以安慰。开店之后,您回到家中只顾匆匆进食,旋即入寝,言语中也常带几分伤人。从何开始,您对我们的爱也逐渐淡漠了?”
读罢此言,内心深感忧伤,这是一位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本该乐观开朗、懂事乖巧、积极向上的她,却道出了这些令人忧虑的话语。在各位师长的心中,她一直是一个备受喜爱的孩子。
即刻致信家长:“近来,您是否遇上了繁忙事务?此前,你们的家长寄语总是文采斐然,但上周的寄语却由孩子亲自执笔,读过之后,我有一些想法。”随即,我将孩子的文字转发给了她。
很快,家长回复了信息:“老师,非常抱歉,上周新开了一个小店,事项繁多,是我的疏忽。上周因我的疏漏,未督促她完成作业,致使其通宵娱乐,我也劳碌到深夜。故而未帮她撰写寄语,她又缺乏自觉,我让她自撰检讨书,也尚未查看。我深感自责,不能因琐事而影响孩子。老师,下次再不会出现此类情况,等孩子回来后,我会查看她的检讨。”
我是否言辞稍显过激,引起了家长误解?于是,我立刻解释道:“我并非责备您未撰写家长寄语,只是读到孩子的话语,心中生出一些感触。这两个孩子十分懂事,很多时候懂事得令人心疼。”
“的确……”
“我建议,针对孩子的这些想法,今晚帰宅后,有必要与其好好沟通。孩子思想中已然出现了一些小疙瘩,甚至提及您的爱意消逝,她内心非常苦闷,有必要化解这个小疙瘩。等一下课,我也会单独与她交谈。”
“好的,感谢您愿意抽出时间与我沟通这些,我感到十分难过。今晚我会放下手头事务,调整心态,与她好好沟通。”
时代不断进步,各类信息纷至沓来,孩子们成熟得愈加早慧,心思愈加复杂,难以应对。这已不再是个别现象,老师和家长面临的担子愈发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