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莱芜区,

2024-05-2401:39:53综合资讯0

济南市莱芜区锚定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促推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开创全新局面。2023年,全区规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132.7亿元、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9.6亿元、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突破80家,成功荣膺“山东省现代农业强县”“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县”称号。

因地制宜促振兴,增强农业强区“引领力”。立足区情实际,谋划“东南西北中”五大板块,实现由“各美其美”向“美美与共”转变,绘就乡村振兴全景图。东部板块,依托中药材、小米等特色种植优势,以“和美和庄”示范片区和齐鲁燕山、艾都小镇等田园综合体为龙头,加快山区村庄和产业蝶变升级。南部板块,依托山东省工委旧址、709文化产业园等红色资源和莲花山、云台山等生态资源,以“烽火岁月、历史遗迹”示范片区和山楂之恋等田园综合体为龙头,做好“红+绿+旅”文章,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西部板块,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平台优势和葱姜蒜种植加工优势,打造集标准种植、精深加工、外贸出口、数字赋能于一体的特色农业模块。北部板块,依托雪野旅游区绝佳的生态禀赋,以雪野“泉韵乡居”示范区和“和美姜山”衔接推进区为龙头,大力发展康养文旅产业,打造“齐鲁江南、嬴家福地”。中部板块,依托中心城区和重工产业城辐射带动作用,以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为龙头,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突出“全面”促振兴,增强农业强区“聚合力”。以“强农业”为引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石。一是链群发展让农业强起来。发挥10个省级以上农业强镇集聚效应,以2家中国农业企业500强、7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30家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为抓手,强链壮链、“接二连三”,谋划实施14个农业农村重点项目,不断做大做强“三辣一麻”“三黑一花”等“土特产”。二是系统提升让农村美起来。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120个公路沿线村、277个清洁村庄分类施策、梯次创建,建设“四好农村路”200公里,完成398个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厕污水暖路网”齐头并进、“硬化绿化美化”全面提升。三是党建引领让农民富起来。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联、治理相融、人文相亲”原则,推动村级党建串点连线成片,建立党建工作区64个,打造党建共同体19个,培育党组织领办合作社619家,组织带富能力不断提升。

多维协同抓振兴,增强农业强区“驱动力”。统筹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亮点打造与整体提升相结合,形成乡村振兴协同链。一是“区镇村”全面发力。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跟进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3.6万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区级层面加强统筹谋划,各部门形成合力,整合各类要素资源、集中发力;街镇层面发挥主导作用,抓好乡村振兴资金项目落地、重点任务落实,结合自身实际打造特色亮点;村级层面抓好具体落实,因地制宜、因村制宜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动员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二是“点线面”梯次推进。充分发挥34个省级示范村、31个齐鲁样板村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一批样板村庄;以沿国省道、沿风景区、沿产业带、沿山水线等区域为重点,连点成线、纵深推进;梯次开展泉韵乡居示范片区创建工作,打造一批示范片区。三是“自法德”三治融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1251个社会治理网格、22个品牌调解室和9个行业性调解委员会作用,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持续深化移风易俗,用好“大碗茶”“百姓春晚”,做优“莱宣讲”“莱关爱”等80项“莱”系列志愿服务,讲好莱芜故事、涵养清风正气。

<img image_type="1" img_height="506" img_width="900" mime_type="image/jpe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dc1a4104526d79320e1ec6d69424d11d~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