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理取闹是什么意思,

2024-05-2402:24:43综合资讯0

众所周知,津门之地,介于中原官话与冀鲁官话之间,宛如一汪苏皖官话“方言岛”,其腔调、用语无不与皖北方言颇具渊源。今儿咱们细细道来,天津话着啥子特点,让天津人哪怕学起官话,都自带一股浓浓的天津腔,就连他们自己都不自知,待到了外头,方才尽显天津话个中神韵。

前头说过,天津话一大亮点,便是将咱汉语拼音里头的一声儿,即那阴平调,通通降两度,念得贼有韵味。除此之外,天津话 nog还有这些个有趣の特徴,咱一个个解说:

其一,天津话里頭,甭管是啥子词儿,若是元音结尾,前面总喜欢加个“N”做鼻音。比如说:棉袄的“袄”字,天津话里头,咱就念作“脑”;安装的“安”字,天津话里头,咱就念作“囡”;(可别忘了,搁天津话里头,这可是阴平调,念的时候得降调。在此提醒一句,后面就不再啰嗦了。凡是应该读汉语拼音一声儿的,一律自行降调。)訛诈的“訛”,天津话里头,咱就念作“ne二声”;“饿了”的“饿”,天津话里头,咱就念“卧”;把东西摁住的“摁”,天津话里头,咱就念作“嫩”;高矮的“矮”,天津话里头,咱就念作“奶”,所以过去天津才有了那个冰箱牌子“可耐”,其实这是“可爱”的谐音。

其二,天津话里头,经常能碰到把阳平声读成阴平声的情形,也就是把咱汉语拼音里头的二声儿,硬生生念成一声儿。读的时候,这个阳平声往往会拉长个小长腔。比如说:“脖子”这个词儿,天津话里头,往往会念成“波子”;“行啊”,会念成“星啊”,诸如此类。这个发音特点,可是区分津味普通话和标准普通话一个贼重要的标志。毕竟天津话整体上和普通话,撇开前面说的阴平改降调,别的差异委实不大,所以天津人学起官话来,相对来说容易不少。但就这一点儿,可难倒了大多数天津人,尤其是搁津味普通话的环境下,忒不容易被发现。

其三,天津话里头,有些词儿在连读的时候,调儿还有变化,比如说“抓瞎”,天津话里头,就念作“爪瞎”,第一个“抓”字儿从阴平直接变上声儿了;同理,“抽烟”,天津话里头,就念作“丑烟”。

其四,天津话里头,特别是正宗的传统天津话,根本就没有卷舌音。所有zh、ch、sh,都一律念作z、c、s,比如说“肘子”念作“走子”;“生产”念作“僧惨”,诸如此类。今儿的个天津话,受官话影响大了,年轻一代的天津人说话时,基本都能分清平舌音和卷舌音了。

其五,普通话里带r声母的音节,天津话里头,一般都读成零声母,也就是把r换成了元音ī。比如说“人”“肉”“润”这些字儿,天津话里头,都念作“银”“又”“晕”;再比如说“用、泳、勇”这些字儿,天津话里头都念作“冗”;“让、嚷、壤、”这些字儿,天津话里头却念作“样、养”。(这一条和上面一条一样,也是老天津人这么读,年轻人也不这么读了。)

其六,有个别的字儿读音和官话差得老远。比如说男女的“女”字,天津话里头,念作“nuei三声”(这个字儿真找不到同音字。)再比如说,“菊花”在天津话里头,念作“举花”(可是读“墨菊”的时候又念作“居”);“一管笔“在天津话里头,念作“一管鼻”,“铅笔盒”在老天津话里头,叫作“鼻盒儿”(可是读到“钢笔、铅笔”的时候又念作“比”);“天津”的“津”字,天津话里头,念作“晶”,所以听得天津人说起自己的城市,一个个都说“天京”,就好像到了太平天国一样。“没有”“没门”的“没”在天津话里头,都念作去声,即“妹有”“妹门”。还有“刨花儿”的“花”字,天津话里头,念成三声。“干净”的“干”在天津话里头,念作“gan二声”。还有天津话里头标志性的做“什么”讲的“嘛”字,念作“骂”。比如说“你干什么去?”,用天津话说就是“尼敢骂去”。再有就是“这”“那”和“哪”三个字儿的发音比较复杂:“这”经常会被念作“介”,如“这是什么”就念成“介似骂”,但在说到“这个”时,“这”又被念成“zhei四声”;“那个”会被念成“内个”,而在说“到那去”时,就被念成“那”,说到“那么”时,又变成了“嫩么”;“哪个”的“哪”会念成“nei三声”,“到哪去”又恢复为“哪”这个音。还有,“怎么”的“怎”会念成“nen三声”。还有一个词儿:“尼了”,是“你”或“您”的叫法,实际应为“您这是干什么去?”,按标准的天津说就是“尼了介似敢嘛七?”

再来说道说道语气。天津话里头,有些地方的语气和官话也有不同,主要表现在轻重音的控制上。比如说,天津人说地名儿的时候,重音都压在“道”和“路”上,比如说“贵州路”在天津话里头,重音强调的不是“贵州”,而是“路”;再比如说“马场道”,重音也是在“道”上;金刚桥、金汤桥、解放桥等地名,重音都在“桥”上。还有一个外地人贼难拿捏的语气词“哎~”,这个词儿表示赞同、同意,发三声,略微拖长个小长腔,辅之以表情,贼传神;而如果发二声时,就意味着提示对方,有点儿像京剧叫板一样,比如说:“哎,你不能留点神吗?”。能不能准确地用好这个“哎~”,可是区分你是不是天津人一个重要标志。还有一点儿比较有意思,就是天津人骂街一般不骂“他妈”,而是“你妈”,一开口便是“我尼玛”“你尼玛”“他尼玛”。还有一个现象是“吞音”,比如说“劝业场”,天津人就叫“劝场”;“黄家花园”叫做“黄花园”,诸如此类。

最后说说用词。天津话里的词儿有些比较有地方特色,这里头分为四类,一类是受河北和北京方言影响或者说和河北和北京方言一致的。第二类是天津独有的,这里头恰好有些和皖北方言一模一样。第三类是过去江湖上的“切口”。第四类现在已经非常稀罕了,就是从外文音译过来的。下面挑着说一说。

先说第一类,可以找出以下这些例子,其实这些词汇不是天津独有的,而是北方方言的一部分,至少河北、北京也这么用。比如说:甭:不用。倍儿:副词,很、非常的意思,如:倍儿哏儿。白话(huo轻声):漫无边际的瞎聊、吹牛,北京也叫侃大山。抽冷子:突然。凑份子:大家一起凑钱。齁儿:太甜或太咸,后泛指味道重,如:齁酸。奋秋(轻声):一般指手脚乱动,如:坐稳了!别跟这儿奋秋。与固秋意义相近,但固秋特指在床上,奋秋没有特指地点,但也多指在旮旯儿。接风儿:打牌用语,泛指搭顺风。急赤白脸:气急败坏。得楞(轻声):修理、调试的意思。归齐:副词,到底、最后、结果的意思。二五眼:稀里糊涂的人。饭口:开饭的时间。老鼻子、海了去了:形容很多。没治了:太好了,没法再好了,也做“盖了”“盖了帽儿了”。腻歪(轻声):做第一类
具体来说,第二类词属于天津方言岛独有,例如:
- 熬鳔(读“挠”):纠缠他人或无所事事地消磨时间。如:“介小子没事就跟我这儿熬鳔。”
- 霸呲:乱踩踏或乱走。如:“下雨了,别上外边乱霸呲去!”
- 不觉(读“脚”)闷:不识趣。
- 拔闯(读“创”):为别人打抱不平。
- 扯:指年轻女性疯癫不稳重。
- 大了(读“寥”):专门为他人操持婚丧嫁娶各项事宜之人。
- 吃“挂落(读“烙”)儿”:好事沾光,坏事也要跟着倒霉。
- 打岔(读“镲”):开玩笑。如:“别拿我打岔啊!”或在谈论某事时突然说起不相关的事情。
- 大梨:①外行不懂装懂之人;②吹嘘夸大。如:“他是个大梨,别信他的。”
- 够板:够朋友、够意思。
- 硌窝儿:磕瘪未破的鸡蛋,价格便宜。
- 关钱:发工资。
- 酒地儿:地面。如:“别拎着了,搁酒地上吧。”
- 离鸡(轻声):奇怪、心不在焉、恍惚。
- 老坦儿:土老帽。
- 尥:淘气。
- 耨(nou三声):打趣、开玩笑。如:“今儿个让老张他们耨一顿。”也可指忍耐。
- 惹(二声)惹(轻声):起哄、瞎掺和。
- 鬊(shun二声):丑。
- 清酱:酱油。
- 摺咧:撒泼打滚。
- 拔怼:双方拖欠互相抵偿。
- 红眼儿:孙子。
- 白眼儿:外孙子。
- 半参(读“灿”)子:事情未完成。
- 贝(bei二声)儿贝(bei轻声)儿:傻子。
- 藏蒙个儿:捉迷藏。
- 吃瓜落(lao四声)儿:沾光。
- 搋:厮打。
- 大尾(yi三声)巴鹰:自以为是。
- 得继:儿女对父母尽孝。
- 浮(fu一声)囊(nang轻声):①膨化;②浮肿。
- 胡吣:胡说乱说。
- 胡儿天:瞎说。
- 唆了蜜:棒棒糖等甜食。
- 嚏(ti四声)喷(fen轻声):打喷嚏。
- 油葫芦(读作“鲁”):一种蟋蟀。
- 二八八:中等偏下水平。
- 来(lai三声):拽。
- 垫吧(ba轻声):正式吃饭前先吃一些。
- 姐姐:天津人对女性的惯用称呼。
- 崴了:坏了。
- 能内梗:爱逞能的人。
- 浆(一声)子:豆浆。
- 后子:草鱼。
- 拐子:鲤鱼。
- 蒜毫:蒜薹。
- 鸡争根儿:鸡胗。
- 转(四声)莲籽儿:葵花籽。
第二类
这部分词源自过去的帮会,例如:
- 船儿亮:心明眼亮、周到善解人意。
- 叠了:收摊、不干了。
- 棱子:混横不讲理或讲话不圆滑的人。
- 死签儿:帮会争码头时以生命为代价去应对对方苛刻条件的人。
- 打游飞:无职业到处混饭吃。
- 份儿:①身份;②水平。
- 镐把儿:粗棍子。
第三类
这部分方言来自外语,例如:
- 膀大力的:到底了、极限了。源于英语“boundary”。
- 球克:日光灯启辉器。源于英语“choke”。
- 楼儿扣儿:船上的储物柜。源于英语“locker”。
图片
[无理取闹的图片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