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来历50字,

2024-05-2403:34:23综合资讯0

在这一年一度的农历八月十五,亦是三秋的中途,我们迎来了我国传统的佳节——中秋节。在这个重要的节日里,月饼一直是不可或缺的美食。圆润的月饼象征着团圆美满,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那么,月饼究竟是何时诞生的呢?

早于唐朝时期,作为一种面食,饼在我国家喻户晓,春秋战国典籍就有记载。到了东汉,饼的种类繁多,甚至出现了大型圆饼,并因上面添加了胡麻(今之芝麻),而得名胡饼。东汉灵帝酷爱胡饼,致使其在京城洛阳广为流行。这种胡饼,可以说是月饼的雏形。

唐朝初年,中秋节正式形成,月饼的出现也顺理成章。因为节日里不可能仅以赏月为主,必定需要贡品祭月以示敬意,圆形的胡饼自然成为最佳选择。日本僧人圆仁法师应唐文宗之邀东渡求法,在华生活十年,在其著作《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如此记载:“十五日,寺家设馎饦、饼食等,作八月十五日之节。”文中所述饼食,虽未明确指出是圆形胡饼,但无疑是中秋节的节令贡品与食品。

民间传说中,唐朝人已开始食用月饼。相传,唐高祖时期,大将李靖凯旋归来,恰逢八月十五,有吐鲁番商旅赠送胡饼以示庆贺。唐高祖接过精美的饼盒,取出胡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并与众臣共享。自此,人们在节日里食用胡饼,即月饼的习俗得以传承。

另一则传说则是,某年八月十五,唐玄宗与杨贵妃赏月佐食胡饼。唐玄宗嫌弃“胡饼”之名不够雅致,杨贵妃望向又大又圆的月亮,灵机一动,提议将其改称“月饼”。于是,胡饼从此便更名为“月饼”。

还有一种说法,载于《洛中见闻》,相传唐僖宗在中秋佳节品尝月饼后赞不绝口,得知新科进士正在曲江举行宴会,遂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他们。

虽然传说未必尽为史实,但也并非空穴来风。既然中秋节在唐朝已成习俗,人们在节日里食用“饼食”,而圆形的“胡饼”已成为中原地区的常见美食,那么“胡饼”演变为“月饼”,也就合情合理了。

北宋著名文豪苏轼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小饼如嚼月”,意指小饼的形状宛如明月;“中有酥和饴”,则道出小饼内馅有酥油和饴糖,味美至极。苏轼品尝的这款月形小饼,正是他在中秋佳节食用的,也说明了“月饼”早在彼时便已出现,至于“月饼”这一名词是否已广为流传则非重点。到了明朝,“月饼”终于在典籍中大量出现。此时的“月饼”不仅外形圆润,寓意团圆美满,且仅在中秋节食用,成为人们祭月的必备贡品,馈赠亲友的佳品。

遵循自然规律,一种现象在广泛出现之前,往往都有一个逐步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作为中秋节的节令食品,月饼虽在南宋才正式定名,明朝才在典籍中大量记载,但通过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的考证,我们可以确定,其由来已久,早在唐朝时期便已诞生,到了宋朝已名副其实。

作者:侯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