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鸡汤这个词的含义逐渐从褒义变为贬义。很早以前,在农村高中,很多人都拿着一本名为《心灵鸡汤》的书。还有盗版出版物,如被译成中文的“著名”外国作家的《心灵鸡汤》,以及一些“名家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和《意林》的合订本或双月刊等等。
那时大家争相传阅这些杂志,占用了很多空闲时间。阅读《鸡汤》杂志是好学生的必修课。老师也会一一推荐,称其为写论文的绝佳参考资料,甚至有些学校会用课费去邮局订阅几本。某品牌的读书会也会过分赞扬那本震撼亿万人心的书《心灵鸡汤》。
零花钱很少的同学去了读书俱乐部。那时候,快递业尚未发达,他收到了等待已久(大约两周)的书,还附赠了一份礼物。这让那些来自六线城市的农村人激动得眼泪汪汪,但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两周等待幸福所带来的好心情、老师对同学的羡慕以及自我感觉良好的文学和知识优越感。这种经历让我感到像艺术青年一样。
部分鸡汤文章还能振奋人心,给予人一些安慰。但对于逻辑混乱、回避问题、误导人的鸡汤文章,还是不要多读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