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的格式,

2024-05-2501:54:34综合资讯0

1. 读后感的特征
读后感是一种文体,是在阅读书籍、文章或图片后表达自己的感想。它在中考作文中很常见,因为它是最基本、最真实、最能反映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的文体。
读后感中的“读”含义广泛,形式多样。中考考查的读后感形式主要分两种:根据作文提供的文字或图片来感悟;以阅读理解文章作为考场作文的素材来感悟。写作时,可以抓住所提供素材中的一点,如名言、细节、问题等,进行重点讨论和感悟。
2. 写读后感的步骤
写读后感要基于对原文的理解和感悟,展开联想,提出自己的见解。要处理好“读”和“感”的关系,并对文章进行加工和润色,使其灵活多变。
读后感中最突出的特征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读”是指所读的内容和感发点;“感”是指读后的感想。“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对于所读作品而言,“读”是“即”——交代内容和感发点;“感”是“离”——根据感发点进行联想,谈感受。“读”与“感”相互作用,不可分割。
“读”和“感”的结合有两种方式:一边述读(交代所读内容)一边感发;先述读后感发。一般来说,先述读后感发的形式比较容易把握,适合学生使用。
3. 写读后感的格式
写好读后感不仅需要掌握以上的基本知识,还要遵循以下步骤:
(1)研读原文。只有研读好原文,才能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和主旨,从中获得感悟,这是写好读后感的根基。
(2)确立感发点。感发点是读后感的核心观点,也是文章的“入手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丰富,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不同的感悟。那么,如何确立感发点呢?方法很简单。在研读某篇作品后,我们会产生启发和感悟,而我们受启发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点(或几点),就可以确立为“感发点”。例如,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思想、品格等或最有价值的言论、行为;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事件中所包含的意义、所反映的某个问题或普遍性的规律;议论文的感发点,一般是所读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其他文体的感发点确立与此大同小异。
(3)述读与发感。述读是指交代所读文章的出处、篇名、作者、感发点等方面,目的是让读者明白这篇读后感的由来,要发什么感。这些交代是必不可少的,否则读者会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发。发感是在述读和感发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引申,联系实际进行发挥,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联想与引申的原则是:围绕感发点,与原文材料密切联系。对联系的内容和实际还要进行必要的分析、议论或抒情,这样“感”才会深刻。这也是展开读后感主体部分最主要的方法。在描述感发点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所读原文的材料与联想和引申的材料紧密结合起来。
(4)读后感的结尾。结尾可以概括中心,总结全文,或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引人深思。“文无定则”,内容决定形式,采用什么形式结尾,要根据读后感的类型而定。
4. 读后感的一般格式
(1)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表明文章的中心内容,有的正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副标题表明题材,一般为“读《×××》有感”。
(2)掌握读后感写作的一般方法:引、议、联、结。
①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某些语句,快速引出“感”的观点或中心。
②议:就自己“感”的重点、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③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记叙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实际抒发感受。
④结: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结论可与开头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这个结论可以是批评式的,也可以是劝勉式的,还可以是鼓动式的,这要视行文内容而定。
推荐阅读:
[点击以下链接,解锁更多知识:](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