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无常的意思

2024-05-3001:39:53生活经验0

【原文】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译文】因此真实无妄至极是没有休止的。人能合此性德而不间断,则能长久。久于其道,则有化成天下之效。有此效验,则泽被深远。泽被深远,则其德广博而深厚。其德广博深厚,则其道崇高而光明。其德广博深厚,可以负载万物;其道崇高光明,可以覆遮万物;至于悠远恒久,可以成就万物。广博深厚合地德,崇高光明合天道,悠远恒久无有穷尽。象这样,德不显露,顺天而自然彰著;道无所动,自然而生万变;无为而万物自然成就。

天地之道,就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了:作为物真实无妄至极,纯一不贰,所以化育万物而不可测度。天地之道,广博、深厚、崇高、光明、悠远、永久。天,由其昭昭光明之多,至于广大无有边际,日月星辰悬于上,万物为其所覆遮。地,由一撮土之多,至于广博深厚,负载华岳而不以为重,收束河海而不倾泄,万物为其所负载。山,由一块石之多,至于广大,草木鸟兽生长居住,宝藏兴起。水,由一勺之多,至于深不可测,变化无常,鼋鼍、蛟龙、鱼鳖生长,财利生殖。

《诗经》说:“念此天命,於乎美哉而不停止。”大概是说天之所以为天。“於乎显赫,文王美德之纯!”大概是说文王之所以为文王。纯也是不停止。

【注释】

[1] 总说

清•李光地《中庸章段》:“此章(“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段至“至诚无息”段)承上章而言诚之极至,以结首章所谓中也。盖以诚尽性,则大本立而有以合天地之德。故其效至,使天地位焉,赞其化育,则天地所以位,而与之参焉者,又极其合德之量而言之也。尽性者其存诚,无须臾之离,故其体则久而不息。盖可久者圣人之德,天之所以为天者此也。”

黎立武《中庸分章》:“‘至诚无息’,所谓行之者一也。天地之成物,亦惟不息。不息故不贰,不贰故一。无穷一昭昭也。不一何以覆万物,系日星?广厚一撮也。不一何以载华岳,振河海?广大一卷也。不一何以生草木,居禽兽?不测一勺也。不一何以产蛟龙,殖货财?故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一者,诚也。诚者,尽性而已。由天地观圣人,‘髙明’不论也,‘博厚’不论也,独所谓‘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者,隐见显微之妙,悠久之功,曰一、曰诚而已。‘维天之命,於穆不已’,天此诚也。‘於乎不显,文德之纯’,圣人此诚也。曰‘於穆’,曰‘不显’,皆所谓隐微者也。曰‘不已’,曰‘纯’,皆所谓一者也。由至诚尽性言之,圣人天也,故曰:‘诚者,天之道也。’呜呼!天命谓性,是为群言之首。子思于此引《诗》明之,非至诚其孰能与于此?”

清•康熙《日讲四书解义》:“此一章书,是举天地形容,至诚以明天道,而先言‘至诚无息’之功用,以见同乎天地者皆出自然也。”“天地之生物不测,总一不贰之所为,与至诚所徴之功用,总一无息之所为,其道一而已矣。设使天地不立其资始之原,将物物劳其化育,何以成变蕃之用?圣人不宅其神明之宰,将事事勤其设施,何以成浩博之功?是以圣人不治其多,而治其少,不求之于万殊而求之于一原也。”

[2] 至诚无息

宋•卫湜《礼记集说》:蓝田吕氏曰:“实理不贰,则其体无杂。其体不杂,则其行无间。故至诚无息,非使之也,机自动耳。乃乾坤之所以阖辟,万物之所以生育,亘万古无穷者也。如使之,则非实。非实,则有时而息矣。”河东侯氏曰:“《乾》之《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息’,乾之刚健也。惟其不息,故能时乘六龙以御天。”

宋•黎立武《中庸指归》:“所谓‘至诚无息,纯亦不已’者,即中正纯粹,自强不息之事。”

[3] 不息

宋•卫湜《礼记集说》延平杨氏曰:“诚自成,非有假于物也,而其动以天,故无息。无息者,诚之体也。不息,所以体诚也。”高要谭氏曰:“人所以与天地并者,至诚而已。实理在我,已极其至,则日用之间,动静语默,此理常行乎其间,无有间断。是之谓‘至诚无息’,言诚之至者,自然无息也。人欲求诚之至,当自不息始。”吴兴沈氏曰:“‘无息’者,至诚之本体。‘不息’者,至诚之妙用。不息则有常而不已,故不息则久。”

[4] 久则征

郑玄《注》:“征,犹效验也。此言至诚之德既著于四方,其高厚日以广大也。”

宋•胡瑗《周易口义》(卷一):“‘惟天下至诚,为能化’,此圣人存诚之验也。”

朱熹《中庸章句》:“征,验于外也。”

宋•卫湜《礼记集说》:蓝田吕氏曰:“久者,日新无敝之谓也。”

[5]

元•许衡《鲁斋遗书》(卷五):“子思说圣人至诚之功用,其‘博厚配地’者,不待示见于人,自然章著,与地之品物流行一般;其‘高明配天’者,不待动作,自然变化,与天之云行雨施一般;其‘博厚高明’而‘悠久无疆’者也,不待有所施为,自然成就,与天地成物,各正性命一般。至诚功用之妙盖如此。”

明•憨山德清《中庸直指》:“圣人之全功,由至诚而极,可以配天地之德也。如此者,则自然与日月同其明,故不见而章;与四时合其节,故不动而变;与天地合其德,故无为而成。”

[7] 为物不二,生物不测

宋•卫湜《礼记集说》高要谭氏曰:“人之所以克配天地者,一本于诚之不息。天地之所以‘高明’‘博厚’、‘悠久’者,亦不出于此道而已。故天地之道,可以一言尽者,其唯不贰乎!‘不贰’云者,纯始纯一,无有间断之谓也。唯其如是,所以日进而不已。‘昭昭’、‘一撮’、‘一卷’、‘一勺’之多,始虽甚微,久久遂有覆载高深之体,无足疑者。如是而愈不已,则神化不测之妙,皆由此出也。故能覆能载,则天地之体大;能悠能久,则天地之用神。人之道,至于‘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是其体之全也。此乃大人之事。若夫悠久无疆,则其用进乎妙矣。此乃圣神之事。天地与人之道,皆自‘至诚不息’中得之,无异理也。”吴兴沈氏曰:“天下之理,惟不与物耦者,然后能生生化化,古人谓之凝独者此也。诚之为物,精纯虚一,无作无息,无始无终,所谓不贰也。惟其如是,故生己生人,生天生地,始而终,终而始,运转周流,无有穷已。夫是之谓‘生物不测’也。”江陵项氏曰:“‘不贰’者,‘博厚’、‘高明’、‘悠久’也。‘不测’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也。”

[8] 昭昭、撮土、卷石、一勺

郑玄《注》:“此言天之高明,本生‘昭昭’;地之博厚,本由‘撮土’;山之广大,本起‘卷石’;水之不测,本从‘一勺’,皆合少成多,自小致大。为至诚者,以如此乎!”孔颖达《疏》:“天之与地,造化之初,清浊二气为天地,分而成二体,元初作盘薄穹隆,非是以小至大。今云‘昭昭’与‘撮土’、‘卷石’与‘勺水’者何?但山或垒石为高,水或众流而成大,是从微至著。因说圣人至诚之功亦是从小至大,以今天地体大,假言由小而来,以譬至诚,非实论也。”

宋•卫湜《礼记集说》吴兴沈氏曰:“凡若是者,皆积小至高,积微至明,著不已之效也。天地山川之积如此,而圣人之不已如是也。故援《诗》以证‘不已’即‘不息’也,‘不息’即诚也。”严陵喻氏曰:“始言其小而终极其大,姑以明其由‘不贰’以致‘不测’之旨,非真谓天地山川必由积累而后盛大也。读者毋以辞害意。”晋陵钱氏曰:“卷,犹块也,谓块石卷挛然也。鼋,如鳖而大。鼍,如鱼而有四足,蛟如龙而无角。此一节,以天地山川喻人之一言一行皆诚也。所谓‘至诚’,惟在‘不已’。”

[9] 维天之命,於穆不已

《诗•周颂•维天之命》。“维”,《韩诗》:“念也。”

《毛传》:孟仲子曰:“大哉!天命之无极,而美周之礼也。”郑玄《笺》:“命犹道也。天之道於乎美哉!动而不止,行而不已。”孔颖达《毛诗注疏》:“毛以为,言维此天所为之教命,於乎美哉!动行而不已,言天道转运无极止时也。”“天之教命,即是天道,故云命犹道也。《中庸》引此诗,乃云:‘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是‘不已’为天之事,故云‘动而不已,行而不止’。《易·系辞》云:‘日往则月来,暑往则寒来。’《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天道不已止之事也。”

清•康熙《日讲四书解义》:“此一节书,是引《诗》以证至诚、天地同一无息也。‘维天之命,於穆不已’,言天道运行,其帝命所存之处,无声无臭,幽深邃远而无一时之止息。盖诗人之意,以天之所以为天,正以其无止息也。”

[10] 纯亦不已

郑玄《注》:“《易》曰:‘君子慎德,积小以高大。’”孔颖达《疏》:“此《易·升》卦之象辞。案:《升》卦巽下坤上,木生于地中,升进之义,故为‘升’也。”

宋•卫湜《礼记集说》河南程氏(颐)曰:“‘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此是理自相续不已,非是人为之。如使可为,虽有万般安排,也须有息时。只为无为,故不息。《中庸》言‘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河南程氏(颢)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自汉以来儒者,皆不识此义。圣人之心,纯亦不已。纯亦不已,是乃天德也。有天德,便可语王道,其要只在慎独。”又曰:“天命不已。文王纯于天道,亦不已。纯则无二无杂,不已则无间断先后。”蓝田吕氏曰:“天之所以为天,不已其命而已。圣人之所以为圣,不已其德而已。其为天人德命则异,其所以不已则一。故圣人之道可以配天者,如此而已。”建安游氏曰:“天地之所以为天地,文王之所以为文王,皆原于不已。纯者,不已之谓也。”

【解读】

本段说天道。需要注意的是,“至诚无息。不息则久”句,“无息”与“不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无息”是指天道,“不息”则是从人道上说。“无息”,宋•沈清臣谓“诚之为物,精纯虚一,无作无息,无始无终”。《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健”,即是“至诚无息”。君子自强不息,故能长久。宋•谭惟寅云:“人所以与天地并者,至诚而已。实理在我,已极其至,则日用之间,动静语默,此理常行乎其间,无有间断。是之谓‘至诚无息’,言诚之至者,自然无息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