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主要人物

2024-06-0301:19:24综合资讯0

在先前的《儒林外史》人物分类中,我们已探究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代表:周进和范进。今日,让我们继续深入探寻小说的其他人物分类。

贪官污吏的典型代表

痴迷科举的周进、范进,一旦考取举人和进士,便迎来他人阿谀奉承。如范进刚考取举人,丈人胡屠户立刻讨好恭维,表示不必归还女婿花费的巨资,以后跟随范进享福无穷。

还有当地张举人,作为乡绅,消息灵敏,得知范进中举的消息后,迅速拜访攀关系,送房赠地送银两,使范进迅速“改头换面”,实现了阶层跨越,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此类人日后为官,自然也难有作为。书中刻画了如汤奉知县这类人群。汤奉身为科举制度的受益者,实则伪君子,一心想着升官发财,但表面上却装作两袖清风。

当有人杀牛送五十斤牛肉孝敬汤奉时,彼时假扮清廉的汤奉,赶紧假意询问来“探门”的张举人如何处置。张举人指点道:“世叔可借机大做文章,捉拿送牛肉的老者,罚他数百板,并在他身上戴上大枷,把牛肉堆放在枷上示众,旁边贴出公告,表明他目无王法,知法犯法,令他遊街示众羞辱。若上司得知你公事认真,定会提拔重用。”

儒林外史主要人物

表面清廉的汤知县,暗中搜刮了八千两银子。当时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600元人民币,八千两的价值可想而知。

太守王惠亦是如此,深谙“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官场潜规则。他的府邸充斥着“戥子声、算盘声、银子声”,百姓被压榨得叫苦不迭,合城皆敬畏太守淫威,夜不能寐。

吴敬梓通过刻画这些贪赃枉法的官员,深刻揭露批判了时弊吏治腐败、礼教虚伪。</h2深受八股文毒害的读书人典型

落榜的读书人马二先生,转变方向,贩卖科举考试的好卷子谋生。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举业二字,自古至今,人人必备之……倘使夫子在世,也要读文章,做举业。”

在他眼里,人生的终极意义即为学习八股文,理解八股文,一切均为通过科举考试而服务,除此之外皆毫无用处。

朝廷高级知识分子鲁编修也有类似观点,他经常劝告别人:“八股文章若做得精通,世间万物都可如臂指使,诗赋唾手可得,句句珠玑,字字血泪。”

儒林外史主要人物

鲁编修的观点在当时读书人中颇具代表性。自明清时期始行的八股文,荼毒了无数读书人,使他们迂腐呆板,固执不堪,导致中国文化大幅度倒退。若无吴敬梓、曹雪芹、施耐庵等失意文人的创作,明清时期那些科举成功者中,又有几人能为后人留下传世经典和诗词名作呢?在唐宋时期,没有八股文的束缚,科举得中者往往才华出众,如唐宋八大家,其中不乏进士出身之人。</h2带有正面意义的典型

吴敬梓在讽刺一群迂腐的读书人、贪婪狠毒的官员的也赞美了一批反对科举、胸襟高洁、秉性正直的读书人。如王冕、虞博士、杜少卿等,他们不愿为官,淡泊名利,率性而活,逍遥自在。尤其是杜少卿,部分学者认为,他正是吳敬梓本人的写照,刻画杜少卿时,便是描述自己,我们在阅读时不妨深层次剖析杜少卿这一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