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i是什么意思

2024-06-1701:50:55综合资讯0

品牌源于心理,激发消费者内心
品牌的本质:心理现象
品牌和产品的区别:产品存在于货架上,而品牌存在于消费者的头脑中。
品牌模型的根基:心理学
广告教父大卫·奥格威认为,品牌代表一种形象。品牌资产专家大卫·艾克强调,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基于消费者对商品和企业的认知。
品牌与消费者关系:心理联结
传播集团WPP的Millward Brown公司将品牌定义为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关系。
影响品牌心理:多维度的触点
产品、价格、包装设计、企业形象、代言人、广告、推广活动和服务人员等因素都可影响消费者心理。
打造成功的品牌:把握心理层面的考量
品牌构建遵循四种范式:理念品牌、体验品牌、文化品牌、社交品牌。
一、理念品牌:认知的引导
理念品牌通过传递理念,向用户传递品牌价值观。最基础的理念是品牌的核心价值主张(USP)。
二、体验品牌:感官的冲击
体验品牌通过创造体验,激发用户的感官和情感。设计感在打造体验中至关重要。
其他品牌范式
文化品牌:传播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社交品牌:鼓励用户互动和参与,建立品牌社区。
结论:品牌与心理密不可分
品牌是一种心理现象,代表着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情感和联结。要打造成功的品牌,需要深入理解消费者的心理,并通过各种手段影响他们的内心。

想一想你手中的苹果手机,这一体验品牌的建立,基于系列设计所创造出的绝佳体验,包括简洁易用的产品设计、直观顺畅的手机 UI 交互设计、别致优雅的 Apple Store 零售空间设计等,让你深深爱上了这个品牌。

体验品牌注重多感官信息的传递。除了视觉,还涵盖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回到手机领域,看看这些年来制造商对材质的研究:从金属、玻璃、陶瓷到塑料,只为让你轻握手机的那一刻,便感受到无与伦比的顺滑与精致。

mbi是什么意思

近年来网红餐厅不断涌现,绝大多数都融入了品牌体验的设计。从店铺陈设与灯光,店内播放的音乐,到精致如盆景般的餐点摆盘,甚至是浮夸的视觉效果应用(例如干冰和火焰),这些元素共同营造出全感官享受,让你忍不住掏出手机拍照打卡、转发分享。

体验品牌的塑造还需注入用户情感,在产品使用、传播推广的各个环节,唤起用户对品牌的情感反应,让用户产生信任、爱、惊奇、敬畏、兴趣、乐观、快乐、舒适等情绪与情感。

当今举世公认的神经科学研究领域领袖、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院院士安东尼奥·R. 达马西奥在其著作《笛卡尔的错误》中写道——人的每一个抉择,主要受大脑情感中枢支配。

我们人类一直拥有两种相辅相成的决策方式:情感与逻辑。理性和逻辑,主要用于证明情感决策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标榜理性的笛卡尔,是错误的。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当我们爱上一个人时,会在他/她身上发现越来越多的优点,而他的/她的缺点则会无意中被忽视。我们通过理性思考发现对方优点的潜意识,是在证明爱这个情感决策的正确性。

如果你想影响人们的购买决定,就要在情感层面下功夫,让顾客对你的品牌形成积极美好的印象、感知与情感体验。

三、文化品牌

提及酒类或茶类品牌,很多人会说,中国有深厚的酒文化和茶文化历史,品牌打造应该围绕这些文化开展。

深入了解这些行业,你就会发现,成功的酒类品牌根本没有围绕文化展开。成功的高端白酒品牌强调的都是品牌地位和稀缺性,例如剑南春宣称的“大唐国酒”、中国三大名酒的地位,青花郎自誉为“中国两大酱香之一”,泸香老窖强调“浓香正宗”与国窖的历史品味,洋河蓝色经典主打政商情怀中国梦,而茅台之所以广受追捧,也是因其国酒地位和产品的稀缺性。

中端白酒则热衷于围绕亲情、友情做文章,毕竟酒类主要消费场景是聚饮嘛。比如枝江酒的“知心知己”、金六福的“春节回家”、丰谷酒的“让友情更有情”、今世缘的“成大事必有缘”,包括早年“喝杯青酒交个朋友”、孔府家酒和高炉家酒的“家”等。

低端白酒则相对简单直接,通常侧重于酒所引发的情绪反应,比如老村长的“简单快乐”、江小白的“青春小酒”。

mbi是什么意思

你看看,哪个白酒品牌打造是围绕酒文化展开的?他们在品牌塑造过程中,将重点放在饮酒器具、饮酒方式、酒的工艺与制度上。宣传这些内容的白酒品牌多数都未能成功,因为这些“酒文化”与消费者过于疏远。

小罐茶的成功,是通过产品设计、“大师手作”的卖点提高产品档次,为茶礼给出固定的定价标准,从而打开礼品市场。它宣传了什么茶文化?

真正的文化品牌打造,并非来自强调产品本身的工艺、器具、产品标准这些所谓文化上,因为传播这些本质上还是自说自话,与消费者毫无关联。

这里所指的文化品牌打造,指的是用户文化。

是某一特定消费群体,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中所共享的渴望、梦想、压力、冲突,它是一种集体意识。

我们消费,是因为我们有需求和欲望。而我们的需求和欲望从何而来?

它来自于我们的自我认知概念和生活方式设定,即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拥有怎样的生活方式。这决定了我对什么产品产生需求和欲望。

比如,我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所以我应该吃牛油果、芝士和咸蛋黄产品(^_^)

而我们每个人的自我认知概念和生活方式设定,又源于我们身边的影响群体和所处社会文化的塑造。

mbi是什么意思

创立于2011年、2014年入驻天猫的丹尼尔惠灵顿(Daniel Wellington,简称DW)手表,现在在中国俨然成了一块街表。购买DW手表的人不会关注它的材质、机芯、产地、工匠精神、品牌故事,他们关注的是,如何用这块表搭配服饰。

DW创立之初,主要的营销方式就是免费赠送手表给时尚博主佩戴,从而频频在社交媒体上出镜,尤其是潮流达人 Nick Wooster的佩戴,为DW带来了强大的带货效应。

而且,这些时尚博主在收到手表的还会获得一个专属优惠码,他们的粉丝使用这个优惠码购买DW,还会给博主带来额外的收益,于是DW在INS上、在国内的微博上扩散开来。

潮流文化和时尚博主们塑造了DW这个品牌。

当产品被人们所消费,人们在使用中就会赋予产品特定的意义,将产品变成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品牌可以说是由社会文化、产品和顾客共同构成的。

如果一个品牌要针对某个特定用户群体进行设计,希望成为这群人的专属,那么该品牌就要为自己构建一幅文化认同图景。

该品牌需要对这一用户群体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洞察,了解他们的爱与恨、他们的社会压力与身份焦虑,产品在他们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具备什么样的意义,产品如何改善他们自己与他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只有如此,该品牌才能成为人们的共识和信仰,成为一群人的符号与图腾。

四、社交品牌

如果说理念品牌、体验品牌、文化品牌这三种品牌范式,还是作用于顾客的心理层面,用以建立用户认知、影响用户情感、刺激用户感官、改变用户态度。

那么社交品牌的打造,就是在顾客的行为层面发力。通过与用户进行大量互动,从而建立关系,培养粉丝,为品牌的塑造打下基础。

小米品牌的出现,就是社交品牌打造范式的最佳案例。

小米的互联网思维有两条,一是产品思维:专注、极致、口碑、快,专注单品打造,成就高性价比、超预期的极致产品,从而迅速扩散口碑、完成销售,然后迅速迭代,让竞争对手无法追赶和模仿。

另一条就是用户思维:做粉丝、做自媒体。就在今年六月份,为了宣传新发售的小米CC,雷军还开通了小红书帐号。到目前为止,雷总已经发了39条笔记,收获了1.9万名粉丝。

一位年届50的企业家,功成名就之后,还跑去一群95后小女生的平台上努力做推广,反正我是很佩服的。

<img src="https://gaof

无论何种类型的品牌形式,无论是理念品牌、体验品牌、文化品牌还是社交品牌,其打造的核心始终围绕着客户,即人的参与。

用最简明的公式表示:品牌=产品+"人"。

没有"人"的参与,就不存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