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贯通的意思

2024-06-1901:13:27综合资讯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与灵魂,我们现今所坚持和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正是脱胎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传承。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明始终保持着鲜明的文化特质,展现出其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在每一次文化交流融合中,中华文化都在重构与新生,始终彰显着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魄。

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绵延五千多年的璀璨文明一直以来都以其强大的主体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支撑着民族的自主发展,并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文 | 袁昕

华夏大地孕育了传承五千多年的博大中华文明。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进行了深入阐释,其中首要指出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要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的特性,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准确把握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探究其为何连续、如何连续,充分认识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理解古代中国、现代中国以及未来中国。

古今贯通的意思

观众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厅内参观(2022年7月30日摄) 李鑫摄/本刊

阐明中华文明连续性的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华文明从远古一直延续发展至今。

“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从五帝时期的部族国家、夏商周时期的王朝国家,到秦统一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一直以国家形态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孕育发展。经历朝代更迭、疆域变化,中华文明为何依然绵延不衰,传承数千年从未中断?其关键在于其载体的传承可考、其思想文化的古今贯通、其民族精神的历久弥新。

中华文明的载体传承清晰可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民众数万年的人类史、万余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文字的传承可考,保证了文明世代相承发展,从未断代。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是至少距今3600年的甲骨文,之后汉字历经篆书、隶书、楷书等的演变发展,字形和读音的变化皆有迹可循。今天的汉字同甲骨文并无根本差异。

中华民族创造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华文明在这些代代相传的典籍中得以记载和传承,如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历来是历代儒生首要研习之书,从未中断。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艺作品,跨越数千年一直广泛流传于中华大地,滋养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至今仍能让我们体会到中华文学之美。

我国出土的众多考古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脉络,其中可见中华文明传承悠久且从未中断。例如,西周国宝级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是“中国”一词目前最早的出处。

中华文明蕴含的思想文化古今贯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从其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来看,大体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延续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受到历代统治者与士大夫的尊崇,对中国古代政治结构和社会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传统思想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早已成为中华儿女根植于心的价值观念,从数千年前流传至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们现今所坚持和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正是脱胎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传承。

如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今贯通的直接例证。

中华文明孕育的民族精神历久弥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风骨。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伟大民族精神,指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伟大民族精神根植于中国人民数千年的不懈奋斗,在漫长的实践中凝练成为民族风骨。

我们有伟大创造精神,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四大发明”,建造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等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我们有伟大奋斗精神,自古以来,中国人民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用汗水和牺牲建设起了美好家园。

我们有伟大团结精神,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多元一体,守望相助,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凝聚了中华民族奋勇向前的无穷力量。

我们有伟大梦想精神,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古代神话书写了自古以来中国人民执着追求梦想的精神。

伟大民族精神,不仅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推动历史滚滚向前的文化基因,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历久弥新,是对几千年中国人民实践的集中体现,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实践的集中体现。中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人的精神谱系,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在近代中国的与时俱进、一脉相承。

解析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成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久、直至今日仍以国家形态发展着的伟大文明。

中华文明得以持续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拥有着强大的文化主体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

文化主体性铸就了中华文明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在漫长的历史传承发展中,中华文明能够以我为主,在遭受冲击和变化时,始终保持鲜明的文化特质。面对新环境有能力发展创新,创造新的文化,永葆文明存续的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社会、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的必然结果,也是保证文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离不开坚定的文化自信。

纵观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华文明曾多次经历文化冲突和融合。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多次南下中原建立政权,如北魏、金、元、清,他们在中原建立政权后,都“尊经术、崇儒雅”,融入了中华文明的传统

开放与包容滋养了文明的绵延。中华文明历来主张“多元共生”,欣纳百川,从佛教东传到“西学东渐”,中华文明在兼收并蓄中不断焕新,丰富着世界文化。

和平与发展护航了文明的传承。中华传统崇尚“和为贵”,珍视和谐稳定,不谋霸权,倡导共生。中华文明绝不软弱妥协,敢于斗争,维护正义,保障和平连续发展。

中华复兴必由己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决定了中华民族的自我抉择之道。

今日中国,“己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此路之必然,需追溯历史长河:中华文明绵延五千载,独树一帜,为民族自主探索发展之路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近代以降,中华文明面临劫难。在危亡之际,马克思主义成为救国真理,焕发中华文明新生机。实践证明,中华文化土壤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中华文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成就辉煌,走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复兴之路。

此路符合中华文明传承与现代化诉求,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的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离了中华历史文化传统,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空中的楼阁。”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复兴中华民族,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的重生,将推动中华文明不断传承、更新,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谱写人类文明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