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弘扬传统文化

2024-06-2001:39:33综合资讯0

【“四个讲清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既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文化根基。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谐、大同等核心思想和观念,以及自强不息、扶危济危、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以及求同存异、文以载道、俭约自守等人文精神。这些都彰显了中国人民的独特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可谓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数千年,历经坎坷而不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持久滋养。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没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没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中华民族就不可能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

作为数千年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罗万象,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古往今来,我们的先贤在如何为政、治吏、安民等核心问题上留下了宝贵的探索经验,积累了异常丰富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的深厚文化积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embodies中华民族的独特气节和精神魂魄,并在不断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逐步形成,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中不断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国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融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沃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风雨,是社会实践不断检验和淘洗的结果,是中华民族历经苦难的结晶。中华文化历来重视实践性,强调在社会生活中追寻真理,这种实事求是的社会实践精神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源于中华文化力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实践探索;仁者爱人、讲信修睦的思想,源于中华文化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实践追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思想,源于中华文化推动人類共同进步发展的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人类遵循的普遍生存智慧,这些思想“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文化随着人类社会活动不断演变发展,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华文化历史证明,推动社会进步,解决现实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华文化演变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当今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华文化的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优秀传统精神,滋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实践标准,紧随时代步伐,回应时代需求和挑战,解决当代中国现实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撑。

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二者不是对立的,相反是相得益彰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之所以被确立为指导思想,并指导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巨大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实现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正是在不断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理论飛躍,指導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朴素唯物主义、朴素辩证法、朴素进步历史观等文化精髓,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提供了文化沃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新时代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正确处理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既有优点也有局限,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坚持全面、歷史、辯證地看待它。既要認識到它蘊藏著豐富的思想哲理和文化精髓,有利於我們更好地回應時代需求和解決現實問題;又要認識到它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和發展的,不可避免地受到當時人們認識水平、時代條件、社會制度的制約和影響。新時代背景下,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推動傳統文化繼續保持自身優秀特質、發揮自身優點長處,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努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不断结合新的实践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更好地融入当今时代,服务当代社会。

正确处理不忘本来与吸收外来的关系。“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正確處理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係,既要不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又要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气度对待外来文化,不断在汲取世界其他文明的營養中實現創新發展。不忘本來才能始终保持中華文化與生俱來的民族特色,使其以獨具一格的理念向度、精神氣度,卓然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不斷綻放出絢麗奪目的光彩。吸收外來才能敞開心胸、面對未來,廣泛借鑑吸收各國各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使之服務於本土文化建設,不斷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人類社會幾千年文明發展累積的一切理性知識和實踐知識是世界各國和各民族的共同財富,是人類社會實現不斷發展的重要基礎。對於古今中外的一切人類文明優秀成果,我們都應當採取學習借鑑的態度,都應當積極吸納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優秀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作者:張述存(山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山東社會科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