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2024-06-2601:33:54综合资讯0

造物无情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大寒时节,造物无情有情
文 | 徐新
自漫天纷雪飞舞大地、寒风肆意凛冽起,大寒时节便悄然来临,彻骨的严寒笼罩世间。
大寒的极致
作为二十四节气的收尾之作,大寒时节迎来了严寒的极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十二月中,冷气积久而为寒,大者,乃凛冽之极也。”《授时通考·天时》曰:“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自古以来,古人将大寒节令划分为三候:鸡乳——大寒节气可以孵化小鸡;征鸟厉疾——鹰隼等征鸟捕食能力强劲,在空中盘旋寻找食物,以抵御寒冬;水泽腹坚——严寒之下,水域中的冰块冻至中央,异常坚固,形象地描绘了大寒时节的严寒。
严酷中的坚韧
大寒时节的寒意直入骨髓,凛冽的寒风主宰天地,高悬的天空也失去了温暖的光辉。冰凌如离弦之箭悬挂在屋檐下,背阴处的积雪冻得坚硬。波光粼粼的小溪也归于沉寂,广阔无垠的田野寂静空旷,道路上行人裹得严严实实。夜幕降临,皎洁的月光也被寒气浸染,稀疏的星光闪烁几下便隐没于夜空,黑黢黢的树枝在寒风中无声地坚守着。
严寒中的活力
尽管严寒无处不在,却难以阻挡古人的求知热情。宋代诗人文同在寒冷刺骨的大寒之夜与友人谈心、读书,在《和仲蒙夜坐》诗中写道:“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严冬的寒气让诗人不得不裹紧破旧的棉袍;而程门立雪的故事则生动刻画了杨时尊师重教的心态,反映了古代读书人对知识的渴望。
在冰天雪地里求学的还有宋濂,他在《宋濂求学》中讲述了大寒之夜借书、抄书、勤学苦读的故事。“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观群书。”为了赶上还书的期限,即使天寒地冻,砚台结冰,手指无法灵活弯曲,宋濂仍不曾懈怠,连夜抄书,最终得以博览群书,成为明初著名的文学家。
严寒中的诗意
大寒之“寒”,历代诗人以生花妙笔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
邵雍的《大寒吟》:“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既写出了大寒时节冰天雪地、寒意逼人的景象,又夸张地描绘了人们的舌头都被冻住,语言无法表达,平淡清新中兼具谐趣。
陆游在大寒时节作了两首诗,《大寒》一诗中写道:“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大寒之际冰雪未化,酷寒难耐,只能宅家避寒;《大寒出江陵西门》一诗则描绘了外出的景象:“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同是大寒时节,陆游却走出家门,所见萧条的景象和深切的游子之情,与前一首诗相比,别有一番滋味。
大寒之夜怎能少了酒呢?宋代诗人方回《永乐沽酒》不写风景,专写酒意。“大寒岂可无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楮币破悭捐一券,瓦壶绝少约三升。村沽太薄全如水,冻面微温尚带冰。爨仆篙工莫相讶,向来曾有肉如陵。”酒意上头,让人越喝越暖,诗人原本想痛快地喝几杯,怎奈囊中羞涩,只能饮些寡淡无味的酒聊以慰藉。
大寒蕴春意
大寒时节虽霜天寒冽,却是冬去春来的转折点,无法阻挡人们“迎年”和“忙年”的热情,空气中已弥漫着浓浓的年味。经历过寒气的洗礼与磨砺,人们变得激情四射。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随着大寒的脚步声渐渐远去,回暖的音符愈加清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梦想正孕育出嫩嫩的芽苞,而生机盎然的春天也正阔步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