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技艺教学

2024-06-2701:20:40综合资讯0

姥姥的剪纸技艺

автор: 暖意儿

姥姥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耳聪目明。除了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起居,她最大的爱好就是剪纸。姥姥的剪纸作品虽比不上现代机器制作的精致美观,但独具风格,在当地享有盛誉。关于姥姥剪纸的记忆,可以追溯到我的童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children 玩具匮乏。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围坐在姥姥身边,看着她娴熟地用剪刀裁剪着五颜六色的纸张。姥姥手法灵巧,几分钟就能完成一个简单的剪纸。现在回想起来,不禁感叹她的剪纸功底之深厚。剪刀在她手中左右开弓,有些线条需要细细地挑出,有些线条则需要干脆利落地一气呵成。姥姥不需要打底稿,就能在脑海中构思出画面,几分钟就能创作出一幅精美的剪纸作品:活泼蹦跳的孩子、惟妙惟肖的荷花、正在啄食的小鸡。这些看似简单的作品,让我们欣喜若狂,我们会把它们随意贴在房屋的各个角落。

窗户上、墙上、桌子上,都留下了它们的足迹。直到剪纸泛黄脱落, 我们仍然觉得那些惟妙惟肖的小动物和年幼的自己一样,正在慢慢长大。

姥姥最重要的作品,比这些简单的动植物刻画复杂得多。她会在纸上先绘制出底稿,把想要剪刻的图案描绘出来。这些图案往往线条繁复,粗细深浅不一,如何才能排列有序、完整无缺,可谓技术活。我看着她,用细细的铅笔在纸上勾勒出一个又一个独立的形象,然后再巧妙地将它们串联起来,我甚至无法想象鱼的眼睛和龙的胡须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在真正的剪刻过程中,必须谨小慎微,因为任何一个差错都可能毁掉整幅作品。听姥姥讲,剪纸可以阳刻、阴刻,还可以结合多种技巧,但我相信,巧夺天工的作品离不开作者超凡的想象力。她总是对我说:“孩子,你看这一幅幅的剪纸,多么漂亮啊!我每次剪刻的时候,所有的烦恼都会烟消云散。姥姥教你,你也学学吧。”虽然直到今天,我仍然没有学成任何一项剪纸技艺,但年幼时围着姥姥看她剪纸的场景,却成为我记忆中温暖而快乐的画面。

“踏雪寻梅”、“孔雀开屏”、“连年有余”,这些寓意吉祥的剪纸作品,姥姥不知创作了多少遍。每当邻居家办喜事或逢年过节时,左右邻居都会来索要剪纸,而姥姥也会乐呵呵地开始创作。姥姥不收钱,但邻居们觉得过意不去,也会回赠一些礼物。姥姥的剪纸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邻里们都争相收藏。时间久了,索要剪纸的人越来越多,姥姥的名气也越来越大,甚至有人亲切地称呼她为“房阿婆剪纸”。

姥姥的剪纸教案

后来,我学习了《木兰辞》,才知道“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中的“花黄”,便是一种剪纸。李清照的“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也描述了当时流行的剪纸,以及它在女性装饰中的作用。此后,剪纸广泛应用于张贴、摆设、刺绣底样和印染等方面。剪纸技艺源远流长,传承至今。我惊叹于姥姥精湛的剪纸技艺,她不仅剪裁出自己喜爱的画面,也让剪纸成为她最重要的爱好。如今她年事已高,已无法灵活自如地使用剪刀,但这些回忆,已成为她余生快乐的源泉。

剪纸这门手艺,还不断地被学习和传承,它是老人们年轻时代的骄傲,也是年轻人应该尊重的文化。姥姥眼神恍惚地望着远方,仿佛看到了那个端坐在一角专注剪裁的自己,那时的她多么洒脱,多么令人感动。而她渐渐老去,思维和脉络也渐渐模糊,随之流逝的是那个时代的守望和自豪。老人并不老,因为文化在不断传承,剪纸技艺也在不断发展创新,只会诞生更好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将成为一种信念,不断抚慰着她们。姥姥热爱剪纸,就像我热爱姥姥一样,就像紧密的亲情,这是一种幸福,一种源自内心的喜爱和精神的凝聚。

姥姥的内心从未老去,那天,她看到电视上播放的公益广告,里面出现了“中国梦”的剪纸画,还问我:“现在是不是都流行这个样式的剪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