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课文教学设计

2024-06-2901:38:16综合资讯0

钱塘江大潮——自然界的奇观

本课文讲述了作者在钱塘江观潮时的所见所闻,展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是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
课文按照观潮前、观潮时、观潮后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重点描写了潮水来临时惊心动魄的壮观场景,从声音和外观两方面描绘了潮水的宏伟气势。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形成过程,激发对自然探索的兴趣,积累优美的词藻,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本课文还是检验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习惯的一次重要机会。
钱塘潮
钱塘潮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称为“海宁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市出现的潮汐最为壮观。钱塘江口形状似喇叭口,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汐波浪传播时受此地形约束而形成。涌潮袭来时,潮头如墙,波涛汹涌,场面十分壮观。
钱塘潮的形成
到过海边的人都会发现,海水有时像奔腾的野马,向岸边涌来;有时又像溃败的士兵,退到很远的地方。这种规律性的涨落称为潮汐。
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前后会出现最大潮汐。
为什么钱塘潮在八月十八最大呢?潮汐是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引力造成的。农历每个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叠加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初一和十五的潮汐较大。尤其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因此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
钱塘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加壮观,这归功于杭州湾的独特地形。钱塘江入海口被称为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窄,出海口宽达一百公里,而西至海宁县盐官镇附近,宽度仅有三公里。潮水刚进入杭州湾时,水面宽广,越往西行,受到两岸地形的约束越大,只能堆积起来,潮头越堆越高,形成一道笔直的水墙,向西推进。受潮流作用,长江携带的大量泥沙不断被带到杭州湾,在钱塘江口形成一个巨大的、形似门槛的“沙坎”。当海水推着江水向钱塘江口涌入时,沙坎阻挡了潮头,形成后浪推前浪、一浪叠一浪的壮观景象。
钱塘江大潮高达八到九米。潮水奔涌而至,声势浩大,如万马奔腾。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钱塘潮。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yī jù kuān kuò cháo shuǐɡǔn dònɡ
(一望无际) (宽阔) (潮水) (滚滚)
二、精挑细选。
1.潮嘲朝
(嘲) (朝) (潮)
2.笼珑拢
(拢) (珑) (玲)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聚集的人极多。(人山人海)
2.形容隐隐约约。(若隐若现)
3.没有风浪,比喻平静。(风平浪静)
4.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人声鼎沸)
5.山岳倒塌、地面开裂,形容声响巨大或变化剧烈。(山崩地裂)
四、句子练习。
1.大潮钱塘江天下奇观被称为(连词成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潮被称为钱塘江天下奇观。
2.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运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午后一点左右,闷雷滚动般的隆隆响声从远处传来。
五、给下面的句子排序。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2)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
(1)潮来了,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
(5)潮头奔腾西去,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
(3)白线更近了,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阅读能力大提升
六、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按照观潮前、观潮时和观潮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你想到了用课文中的词语“天下奇观”来评价钱塘江大潮。
七、重点段落品析。
《观潮》片段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潮来了的时间是____________。
午后一点左右
2.这段话中描写了钱塘江大潮声音的变化,从“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到“如同山崩地裂”;江面景象的变化,从“风平浪静”到“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3.“踮着脚”说明观潮的人踮起了脚尖,心情迫切;由“人声鼎沸”和“人群又沸腾起来”可以体会到人们见到潮来時的兴奋和激动,这些描写間接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独特和壮美。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八、想一想,填一填。
假如你有机会去钱塘江观潮,面对如此壮观的奇景,你会怎样表达你的内心所想呢?
钱塘大潮,气势磅礴,景色壮观,不愧为大自然的奇观,令人叹为观止!